2月15日下午,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的一位市民接到语音来电:伴随着喜庆乐曲,该区区委书记、区长向他报告了该区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在向市民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的同时,还透露了来年的发展目标,恳请市民支持。据介绍,今年江西省各级政府与电信部门合作,新推出电话语音拜年方式,春节期间接到这种预置好的拜年电话的民众达数百万。(2月16日中国新闻网)
我非常赞赏南昌市东湖区的领导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一句话,选用电话拜年,是“为了和百姓套近乎”,这可以看成是一级一地官员政策游说思路的改变,从居高临下,到主动“套近乎”,体现出权力对公民最起码的尊重姿态。并且,三分钟的“汇报”,语速再快,也至多能讲千 字,如果这种好作风能够被一以贯之,促进会场、视察、文件都少些废话、套话和官话,尽可能的说大白话、大实话,那么确实能带来不一般的进步。
但报道中仍有两个细节着实令笔者纳闷。一是,接到电话的该位市民说“拿起听筒,一听是语音来电,以为是电话广告促销,就想挂掉”,“仔细一听,让咱普通百姓心头一热”。
“心头一热”无非是说明公职领导向公民汇报工作、政府公开政务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罕见的,老百姓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对于司空见惯的事情,还会“心头一热”吗?),于是乎,就有人很感动——那位市民当然有“感动”甚至涕零的权利,但总可以让人讨论一下,为什么在会有这样稀罕、稀奇的反应?
追问一下,当地乃至国内其他地方的基层人大代表,新春佳节之际有没有给自己的选民拜年、汇报工作?人大代表们,又有没有依据行政领导给公民的汇报内容,进行检查比对,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是,东湖区的领导说,“以往,党委、政府向市民拜年多是‘老三篇’:电视、报纸和手机短信。(而今)‘电话拜年不仅暖人心’,……打一个电话才一毛多钱,拜年总花销比在大众传媒登广告要省不少,是‘花小钱,办暖人事’”。这是否意味着今年,江西各级政府打了这个电话,就不用登报、上电视和发短信给市民拜年了?
领导拜年是礼节性的,只好大概的说;不管是什么形式,也不大会有人去细细琢磨内容。但问题是,既然电话拜年的主旨是为了推动政府决策得到公民理解和支持,那么这种沟通就不能限于礼节性,而应当有所扩展——保证公民对本级本地政府大政方针、项目具体情况有深入全面的了解,登报公示、上电视或互联网详细阐释等方式都很有必要,这点钱,不能省。
就像报道里边所说的,老百姓接到领导拜年的电话,“心头很热”、十分感动,那么他能不能集中精力去琢磨领导所说的“来年的发展目标”呢?反过来,领导会不会因为给老百姓打过了电话,所以就可以说预期的建设项目完成了民意通达?
笔者以为,江西省今年春节采用的电话拜年,颇具新意,但更待深入,正确的方向应当是从礼节性、象征性的“三分钟”汇报,逐步、让公民可预期的实现包括各级政府预算在内的政务公开,让官员对民众、人大代表心存最大的敬意,让人大代表真正背负起神圣的使命、更加积极的监督政府、更加尽职的为选民服务。那么,届时,民众未必有兴致一一接听政府官员的电话汇报,新春佳节里尽情娱乐,但一旦愿意关注政府的工作,也可以随时找到自己选出的代表、便捷查询到政府施政的大局和小节。唯此,官民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