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石厂包围的小山村 央视记者 张艺瑾:现在离采石场还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但是大家看像这样的大卡车已经排起了长队。排队的车辆是一直延伸到了采石场的入口,我们粗略的数了一下,大概有上百辆这样的大卡车。 记者了解到,采石场叫做上窝石场,隶属惠州光大水泥有限公司。这家水泥厂就在采石场旁边几百米的位置,开采出的石灰石直接被运往水泥厂做原料。 采石场工作人员:一天到晚24小时(车)走个没停,一万吨一天最少。 记者选取一处制高点,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这个采石场的采矿区一直深入到了地下,矿区内正在进行挖掘,运输矿石的车辆往来不息。在矿坑的一侧,记者看到了三个管子。 采石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三个管子连接着地面和坑底,坑底太深,记者所在的位置无法看清,为了了解抽水的情况,记者借助无人机进行了拍摄。 央视记者 张艺瑾: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矿区的底部。距离地面大概有几十米,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有三台机器,采石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抽水泵,连接着三台抽水泵的就是刚才我们拍摄到的三根管子,现在我们顺着管子看一下它抽上来的水流去了哪里?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有一个的水坑。矿区底部的积水就被这三台水泵往上抽、通过这些水管、流到了这里的出水口。 从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我们也看到了矿区的全貌,采石场四周的山体被挖掘成了这样一层一层的阶梯。 通过卫星图,从高空鸟瞰罗洞村,这个小山村,已经被五六座采石场包围着,绿色的大山被挖得伤痕累累。 被遗忘的地质影响评估报告 地面塌陷和这座采石场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主管部门让村民等待勘测结果,这听上去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我国,建设类似采石场这样矿区的时候,审批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事先要对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影响进行勘测和评估,否则根本不可能通过审批。那么这个采石场当时的地质影响评估报告究竟在哪里?当初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记者找到了当地主管部门龙门县自然资源局。 自然资源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上窝石场的审批,一共进行过两次,一次是2009年最初建设的时候,另一次是2014年扩建的时候。两次审批,他们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流程进行的。 记者找到2014年矿场扩建时的资料,开采规模从每年81.00万吨,变更成了960万吨,扩大了十多倍。 我国《矿产资源法》明确规定,扩建矿区必须要重新核发采矿许可证,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企业要提交地质环境影响分析评估,并上报国土主管部门审批。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结果至关重要,它将是审批是否通过的重要参考依据。 记者:知道这个石场可能会造成一些地质方面的影响吗? 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旋志豪:这个嘞,影响方面,我们是根据(矿产)储量的分布,只做储量方面的东西,“影响”这块,对审批来讲,没具体到要做到哪种程度。 只对储量进行了测量,没有对地质灾害影响进行评估的情况下,就通过了审批,这属于明显违法违规审批。但是,2014年,这家专门为水泥生产提供原材料的矿场,扩建申请还是得到了当时惠州市国土部门的批准。 而就在这个审批通过的几个月前,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才刚刚发布,钢铁,水泥等属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各地方、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一个属于国家重点管控的去产能行业,如果在审批上缺少了必要的手续,当地多个部门真的就敢于给这样的矿场进行审批和备案?这份至关重要的地质影响评估到底有还是没有呢? 按照国家规定,矿场的审批材料必须进行公示。记者尝试从省,市,县三级的国土部门官方网站开始了查找。几经周折,在广东省惠州市国土局的官网上,找到了这份上窝石场的公示材料。 这份评估报告,明确写到: “因地下水下降,可能会引起井水下降或干涸。” “基础的建筑因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开裂现象。”“地面塌陷。”不仅如此,报告还写明了:罗洞村受影响较大,建议搬迁为主。 带着这份报告,记者再次来到了龙门县自然资源局。 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旋志豪:这个文件我没看过,真没看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