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成长遇到新烦恼 今年雪乡开始迎客,一个创新的举动是规范价格,所有消费都明码标价,可价格刚一公布,就有人误把“最高限价”当成了“实际价格”,指责“明码宰客”,让雪乡陷入舆论的旋涡中。记者来到雪乡,只见广场上大大的电子显示屏,除了滚动播出当天的日出时间、温度、游客注意事项外,还明码实价地公布餐饮价格标准;在每个旅馆酒店,从住宿到饮食以及每个单独景区的门票价格和游乐项目价格,都张贴在醒目位置;每家店面的门口挂有“评价系统”二维码牌,供游客进行监督评价;雪乡还推出“先行赔付”,打消游客的顾虑;通过网络也能明确知道雪乡的消费价格,努力用透明去重建信任。 雪乡最大的看点是这个地方“独一无二”的雪,最大的矛盾也在于这个地方不可改变的空间限制,只有138个家庭旅馆,共13987个床位,一天来两万游客就达到了饱和极限,来5万游客就是“过度经营”,大大超出景区的承载量,必然会出现各种不满意和投诉。“为此,今年雪乡开通了‘智慧旅游系统’,精准了解信息。”黑龙江森工森林旅游集团董事长沈广春明确表示,当游客达到1.2万人后,系统就会提前预警、科学决策,不再销售门票,防止“人满为患”。 迅速蹿升的知名度、蜂拥而至的游客,让雪乡人措手不及,没来得及扩建空间和完善设施,公共服务和景区管理上的软肋也开始显现。就这样,“黑导游”“不合理低价团”等旅游市场时常出现的乱象开始侵扰这片洁白的雪地,一些游客对服务质量不够好、价格高昂的控诉,将雪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雪乡最初是林场,雪乡的最大特点是旅游服务从业者大多是林业工人转型而来,最大的难点也在于此。伐木工、营林工等林业工人变身成民宿的经营者,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沈广春总结说,雪乡旅游粗放有余、精细不足,产品的多样化和服务的精细化还达不到消费者的需求。 从家庭旅馆的名字就能看出南北差异,南方的民宿大多是诗意、精致的名字,而雪乡的家庭旅馆大多用了老板自己的名字:刘明文家庭旅馆、梁富强家庭旅馆、周大姐家庭旅馆、杜运生家庭旅馆等,简单直接;就连美丽圣洁的雪山,也被叫作“大秃子山”,粗放诙谐。 “深山中的雪乡,建设维护成本较高,雪乡景区的旅馆需要交纳比周围林区贵一倍的暖气费,每月几千元,全年供暖费达4万元。”沈广春坦言,雪乡景区是林场靠自己的积累一点点改善的,整个景区的配套和档次与现代化景区还有一定差距,还要继续优化和完善。 “雪乡的管理者和绝大多数老百姓是珍爱雪乡的,正努力让雪乡成为一个更加规范的景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突破瓶颈。”龙江森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坤说:“游客千里迢迢地来到雪乡,为了一睹美景,人生地不熟,我们要加强服务,善待每一个来到雪乡的游客,优化游客的体验,让他们的口碑成为雪乡最好的证言。”近期,雪乡列出18个问题清单,从摊位的设置到灯光的布置,从秧歌队的服装到篝火晚会的节目,从公厕里的手纸到无障碍设施,从旅游大巴的停放到导游的讲解词都要一一整改,给游客更好的体验、更美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