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文化旅游是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冰雪游又进入旺季,从11月15日开始,天气一天天变冷,黑龙江雪乡的旅游却一天天升温,春节前后的床位已被预订一空。一个地处“深山老林”的小林场为什么如此“火爆”?原来名不见经传的雪乡缘何能吸引数百万游客远道而来?雪乡怎样实现从第一产业“砍林”到第三产业“看林”的巨大转变?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来到雪乡调研采访,探寻“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热能量”。 1.从“怕雪”到“盼雪”:冬季到雪乡来看雪 过去,雪乡人最怕下雪。大雪封山,当地人好几天出不去,生活十分不方便,有时雪下得大,房门都打不开,邻居们就互相帮着挖雪、开门。现在,最盼着下雪,下雪意味着游客要来,生意好做。”经营家庭旅馆“雪乡第一家”的刘清林对比今昔:上世纪80年代,第一波到雪乡来的是一批摄影爱好者,跑得最勤的一个摄影师一年来雪乡21趟,他们就吃住在刘家,和刘清林的父亲称兄道弟。摄影师们不好意思老“白吃白喝”,刘家不好意思多收费,只象征性收点钱,就这样开始接待客人,开起了雪乡第一批家庭旅馆。从最初的3间客房到现在的24间客房,刘清林家能同时接待80名游客,共有9名员工。 像“雪乡第一家”这样的家庭旅馆,在雪乡500公顷的核心景区共有138个。这些家庭旅馆大多沿着雪乡150米长、10米宽的主街道雪韵大街排开。旅馆房顶的积雪,像一个个雪蘑菇、雪桌子、雪蛋糕,皑皑白雪将这里装扮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雪乡景区位于黑龙江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双峰林场,距哈尔滨市约400公里。雪乡的雪是大自然“恩赐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与日本海暖湿气流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间”的奇特小气候,雪量大、雪期长、雪质黏,厚达两米的积雪,在风力的作用下随物具形、千姿百态,造就了雪乡独一无二的冰雪世界,成为雪乡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的“金山银山”。 雪韵大街是雪乡最核心的区域,“全副武装”的游客不畏严寒在大街上来往嬉戏,有的三五成群在闲逛,有的在自拍,有的坐着狗拉爬犁在体验,有的大人拖着坐滑雪板的孩子在玩耍……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王素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雪,第一次看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红灯笼和白雪木屋像图画里一样漂亮,真是不虚此行。” 屋外冰天雪地,屋内热气腾腾,雪乡室内外温差能达到50摄氏度。普通家庭旅馆的房间内,整洁的白床单、大花布茶几、独立卫生间,干净整洁。普通旅馆明码标价,价格每间360元左右,高档民宿价格每间600元左右,景区高等级酒店的价格在每间1000元左右,周末和节假日价格会浮动10%~30%。 “大炕上面摆酒桌,笨鸡蘑菇大块肉,大碗白酒对着喝”,生动体现了雪乡的特色美食和东北人的热情豪爽。《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记录了“雪乡八大炖”的做法,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都是美味。家庭旅馆中,游客可以选择40元的标准餐,也可以自己点特色东北菜。菜品价格适中,分量很大,一盘35元的饺子有28个。 “雪乡的雪好,回头客多。”今年51岁的孙淑杰是雪乡一家客栈的老板,她的手机里存了很多客人的微信,每到雪季就会接到客人的电话或者信息。这时她就会到室外和客人视频或拍摄一段视频发给对方,让游客“等雪大了再来”,在她看来,经营民宿接待游客讲的就是诚信。 统计数据显示,近期雪乡女性游客居多,占60%以上;游客第一大市场来自黑龙江和吉林省,第二大市场来自广东,其他游客大多来自浙江、江苏、贵州、湖南等省。南方游客专门选择温度最低时来感受北方的冷,用对雪乡的热情,挑战严冬极寒,体验与南方不一样的气候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