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遭遇天价医疗费”的新闻引起舆论关注。报道称,一位 “裸险”的中国女留学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接受心脏手术,五天后出院回家,收到来自美国医院和医生的两份账单,竟然高达17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100多万元。已经来美10年的中国留学生孟令军对于美国看病贵的问题也有着切身体会,他给本网发来了这篇对美国医疗体制的一线观察。
拔颗智齿要花费近7000元
五年前,本人因为扁桃体发炎引起高烧,吃了从国内带来的阿莫西林近一周,仍然不见效果,于是去看学校的校医。
若非急诊,在美国看病需要提前预约。我能预约到的时间已经是一周以后,于是我发着高烧等了一周。一周后,医生让护士给我做了检查,测了体温,一看我体温100.7F(38.2℃),护士吓了一跳。我告诉她,我吃退烧药和阿莫西林已经两周了,护士就抽了两管血作检查。之后,医生进来看了一下我的初步体检报告,又问我吃了什么药,然后又检查了一下我的口腔,一看我扁桃体发炎严重,医生说,先暂停服药三天,血检报告要三天后才能出来,三天后再来复诊。结果,当天晚上我体温就达到39.2℃。
三天后再去复诊。医生说,看了你的血检报告,一切都基本正常,你就继续吃药吧。复诊时间总共不超过三分钟。等拿到医生开的药,我简直哭笑不得:一罐够吃七天的阿莫西林!看病加拿药,前后花了60美元(约合410元人民币)。
还有一次看牙医,牙医看我智齿长的位置不对,问我要不要做预防性拔牙,我问多少钱?牙医说要拔的话,大概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900元)左右,因为拔智齿不在牙医保险之内,所以要我自己付钱。2015年回国,我顺手拔了这颗智齿,结果只花了600多元人民币。
美国培养医生成本高
导致医护人员人工费高
在美国,医疗问题一直是个很严重又敏感的社会问题。每任总统都试图解决它,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根据美国政府2013年的医疗费用报告,美国年人均医疗支出达到8600美元(约合近6万元人民币),美国医疗支出占美国GDP总量的17.1%。而且这个支出比例还在逐年上涨,预计未来数年之内有可能达到美国GDP的20%。美国医疗费用高昂有两个原因:一是医疗成本高,二是医疗设施和药物昂贵。
医疗成本高主要是因为医护人员的人工费用高。以培训美国医生为例,一名医生要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四年医学院,还有四年在医院博士(MD)的培训和两年的实习时间。算下来,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在美国基本上需要26年左右的时间。要是专攻某一领域的医生则需要博士后以上的学历,至少需要32年以上的时间。
另外,医学专业的学费也是天价,不花个150万美元(约合1000万人民币)左右,是不可能成为医生的。如果没钱的话,可以去银行贷款,学生贷款利率是多少呢?10%!要知道房屋贷款20年的利率也不过4.9%,读14年医学专业下来,一套房子基本上没了。这些医生怎么才能把学费给赚回来呢?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是患者买单。
美国实行“以械养医”、“以药养医”
医疗设施和药物昂贵则是跟美联航的拖拽事件一样属于“美国特色”。美国的医院实行“以械养医”、“以药养医”,加价比例通常是规定的15%左右。由于美国的医院多数是私营性质,他们的所得收入除了支付医护人员的工资以外,基本上剩下的都归医院所有。例如,一副医疗手套,在市面上的进货价格不过几美元,但是到了大医院手中,却可以理直气壮加到数十美元。
而美国的公立医院主要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郡县政府出资设立。由于这些医院仅为特定人员服务,所以并不针对平民开放。例如现役和退役军人、军人家属还有原住民。
所以,美国绝大多数医院目前都是私营(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机构)性质。作为私立医院,生存和发展有其共通之道。美国的大型私立医院需要赢利,至少是收支平衡。其主要资金来源大致有以下3种:
1. 患者支付的医疗费用。绝大部分是保险公司支付的款项。
2. 研究经费和衍生收益。美国的一流医院担负着众多的科研开发、试制和临床试验工作。几家医院的研究结果往往左右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政策导向和诸多公司的财务状况,所以各大药厂在临床试验和前期研发的投入惊人。另外,政府特别是公共卫生的基础研究投入也不惜血本。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大型医院的实验室承担的。在药品和各种医疗设备开发成功并投入市场后,其价值回报也是私立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3. 各种捐助和投资。全美不计其数的私人基金会和慈善机构每年都向医院系统捐助数以百亿的资金,用于医学研究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患者。
还有药品问题,首先患者要跟保险公司协商,因为有些药物不属于保险公司承保的范围。所以拿药的时候你还要给药剂师诊费,最后还要控制用量,不能一次性给你好几周的用量,必须控制在一周之内,这样患者才能源源不断给医药公司送钱。去年有个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买断了某高血压的应急药,把仅仅几美元的药物提价到1200多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