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而在工作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的现代社会,单身越来越成为国内各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上海单身青年的婚恋调查》31日正式发布,这项由上海市妇女儿童指导服务中心(巾帼园)、上海市婚介机构管理协会携手青年报社《生活周刊》等共同开展的调查,为解决上海单身青年婚恋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调查显示,地域文化和职业背景、恋爱情商、男性和女性在婚恋观上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的差异以及“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等传统婚恋观念对现代青年人的影响仍然较大。
男爱女“美貌” 女爱男“能干多金”
调查显示,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等的传统观念对现代青年人的影响仍然较大。对于恋爱要素,男性在恋爱中首先考虑的五要素依次是:外貌>性格>生活习惯>年龄>家庭背景;女性首先考虑的五要素依次是:性格>外貌>经济条件>能力潜力>生活习惯。由此可见,男性更关注女性作为一个物理人的属性,希望她是“年轻貌美”的;而“经济条件”和“能力潜力”的上榜则说明女性更关注男性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属性,希望他是“能干多金”的。
“剩女”是个伪命题
近年来,“剩女”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现象。但是,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剩女”是个伪命题。
据悉,根据2016年3月上海市人口数据,上海市18至40岁未婚男女比例为53.24:46.76,单身男性明显高于单身女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也支持这一数据。
巾帼园方面当日告诉记者,以往已经举行的七届万人相亲会统计数据表明,20—30岁和30—35岁两个年龄段的征婚者中均为女多男少,而35—40岁和40—45岁年龄段征婚者却是男多女少。这意味着,单身大龄女和单身大龄男的问题同样突出。可是,缘何社会热点会是“剩女”而非“剩男”呢?
根据调查结果,男性对婚恋话题的关注远远低于女性。巾帼园方面透露,此次调查,线上发布是全公开的,线下渠道面对的男女比例基本接近,问卷发放上尽量做到男女均衡。但是从回收的问卷中发现:男性只占29.96%,女性占70.04%,男女比例大致为3:7。调查分析人员认为,这是男女青年对恋爱婚姻的态度得到一个自然的显现。
此外,调查人员表示,男性和女性对待婚恋的态度截然不同,男性和女性对于另一半的真实需求存在着各个层面的脱节现象。
“老乡”爱找“老乡”成婚恋“绊脚石”
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每年都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非沪籍人口的比例高达40%,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单身青年群体,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上海单身青年婚恋压力。根据调查,“老乡”找“老乡”的地域文化差异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恋爱过程中的绊脚石。据介绍,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往往导致人们在择偶过程和恋爱过程中困难重重,尤其是新上海人在择偶过程中更加坎坷。此次调查显示,77.18%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择偶过程中会考虑对方的出生地,77.39%的上海人表示更希望找上海本地人。
不同的职业背景也会影响着人们的恋爱经历。调查显示,那些与工具技术打交道的从业者,被称之为“理工男女”的,其人际圈子狭窄,恋爱经历普遍较少;而那些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职业,其人际圈子广,恋爱经历普遍则比较丰富。调查显示:技术/研发人员这一群体恋爱经历为1次及以下的占60.83%,其中15.83%表示自己目前还没有任何恋爱经历;而顾问/咨询这一群体中,80.9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有2次以上的恋爱经历,其中有4次及以上恋爱经历的也占了14.29%。
此外,恋爱过程中情商低是“硬伤”。据统计,72.41%的男性和88.2%的女性都表示不能接受情商过低的另一半。(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