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京华时报》报道,清明小长假期间,“朱”姓游客来北京十三陵,可以享受一项特殊的待遇,即出示身份证件即可免费游览十三陵定陵、长陵、昭陵、神路四大景区。“明朝是朱姓王朝,皇帝姓朱,所以我们给‘朱’姓游客一项特殊的优惠。”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负责人介绍说。
有人说这是景区吸引游客的噱头。本来不想来的“朱”姓游客,因为免票了而选择走上一趟,这有可能;非朱姓游客,原本不想来的,想必不会因为给“朱”姓的免票了也来“凑热闹”。目前,定陵、长陵、昭陵、神路是十三陵仅有的四个开放景点,也就是说,对“朱”姓游客而言,不存在免费游了这四个景点再在别的景点自费游一下的可能。这样看,如果对“朱”姓游客免费真的是一种噱头,这样的噱头并不能给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其价值何在?
旅游景区针对特定姓氏人群出台优惠政策,早有先例:2012年12月,安徽凤阳旅游部门推出冬季旅游的新策划,全球的朱氏后裔只要出示身份证件,即可1个月内免费游览当地以明皇陵为代表的五大景区;2014年9月,经湖北省钟祥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全国“朱”姓公民到明显陵寻根祭祖,凭本人身份证免费。如果到这些景区真的是祭祖,免费似有几分合理性,但众多“朱”姓游客中,有几人是皇亲国戚的后人?
有人认为,景区是公共资源,该对所有游客一视同仁;对“朱”姓游客免费,是对其他姓氏游客的歧视。是否歧视,我不下结论,这类事件最值得考量的问题是:对特定人群免票是否正当?如果可以免票,该经过怎样的程序?
“给姓朱的免票,别的姓氏的也没让你多掏钱,有什么可不满意的?”这是一种声音。对于景区涨价,公众有足够警惕,但免票就一定是好事吗?景区是公共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管理者,景区向游客收门票既是权利(甚至有些“权力”的意味),也是职责和义务。门票收入由景区管理、使用,但从财产属性看,它属于国有资产。对特定人群免票,结果就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我给“流失”加上引号,是因为“流失”并非一定不正当。给残疾人、老人、儿童免票,也会有国资的“流失”,但没人会反对。但针对特定姓氏人群的免票,其正当性却需要认真考量。景区维护、管理需要大笔钱,如果门票等景区收入不足以全额支付,那么,门票少收一分,财政补贴就要多一分。这是国资流失的代价,免票的正当性至少存疑。
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名胜区,其门票价格制定经过了严格程序。与此相适应,对特定人群免票,也不能拍脑袋决策,而需要通过正当程序。对“朱”姓游客免票经过了怎样的程序,报道未提及,相关部门有必要说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