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车浪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成为财政支出的“无底洞”,还引发了群众的强烈不满,要求改革公车管理体制的呼声日渐高涨。但在政府层面,车改的进展却并不大。一些试点车 改的地方,还遭到舆论猛烈抨击。
近日,“新华视点”报道了辽阳、杭州两地“车改省钱不叫好”的尴尬。辽阳的弓长岭区车改一年,节省320万,节支率达30%,可公众并不领情,因为弓长岭区的书记、区长每年的车补高达8万元,舆论批评这是借车改之机发个人财。目前,弓长岭区的车改因舆论压力已经暂停。
8万元的车补似乎高得离谱。但就此停下车改的脚步也不是明智之举。面对群众的呼声和日甚一日的“公车浪费”,车改已是势在必行,问题只是何时改、如何改。如果因为车改中暴露的问题,就对车改全盘否定,就可能会延误改革的进程,助长“公车浪费”。
车改试点的最重要意义就是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弓长岭区的试点暴露出由地方政府自行设计车改方案,容易出现官员为自己谋利的制度漏洞,这对今后车改无疑是一个重要提示。而它所引发的舆论质疑,也为其他地方今后的车改提供了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比较而言,杭州的车改提供的更多的是经验。杭州采取将车改补贴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的方法,除乘坐交通工具外,不能用作其他消费和取现。这就保证了车补专款专用。每月300-2600元不等的车补标准,也明显比8万元一年的“天价车补”更合理。经过车改,杭州一年公车支出或节省近6000万,这些经验为全国其他地方的车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车改不能在口水中停滞不前,更不能浅尝则止,因噎废食。只要是为了实现节省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杜绝公车腐败,对各地的车改试点都应以鼓励为主。试点试出经验,可以供各地借鉴;试点试出问题,也可以对各地示警。只有通过试点,才能知道车改的重点和难点。从这一角度看,尽管仍存在问题,但杭州和辽阳的车改都是有益的尝试,改了总比不改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