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 “一个伟大的英雄出在这个环境中。”在南阳老家的堂屋里,短暂的沉默过后,徐玉坤突然开口,平静地说道,说完自己也乐了。 这个务农了大半辈子的农民从不掩饰自己想成为一名旅行家的“雄心壮志”。 两辆曾陪他走南闯北的变速自行车放置在东客房,白墙的正中央挂着十年前他在帆布上亲手临摹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画像,题字为“先祖遗风”。徐玉坤感到自豪,“我俩还是本家呢。” 和“徐霞客”同处一室的还有五幅金框装裱的他骑行世界各地的经典照片。在徐家可以利用的空白墙面上,像这样大大小小的照片还有几十张。 东客房和开放式的大厅之间是一堵镂空花纹的隔断墙,被徐玉坤用一面红布封得严严实实。这是他自制的最大的一面旗帜,双臂张开刚好可以把红旗平整展开,它出现在数不清的照片里,或是徐玉坤单人,或是和世界各国面孔的合影中。他亲手绣上白色的“保护环境 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字体是极具个人风格的隶书。 徐玉坤每次上路,都不能没有旗帜。他的理念是:“如果没有旗帜没有理想,你就是随便的跑,没目的,没意义。” 2007年第一次骑行,离奥运开幕还有一年零四个月,徐玉坤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绕着中国的最外围公路骑行一周,为宣传奥运做贡献。他用红色的漆料,在一张A3纸大小的帆布上写上“奥运”“2008”字样,并临摹了北京奥运会会徽“京”字中国印。奥运结束后,徐玉坤还以展示旗帜的形式宣传过在南阳本地举办的农运会和月季花会,他最常呼吁的口号始终是“全民健身”、“保护环境 低碳生活”。 徐玉坤家所在的溧阳店村原来位于南阳的市郊,前些年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高楼迭起,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后来,村里的街道整修了,流经徐家门前的小河也筑上了堤岸和护栏,可是走近仍有难闻的气味。 更令他心痛的是“年轻人”的骤然离世。2009年底,徐玉坤在外骑行四个月的过程中,村里少了五个人,其中四个都不满六十岁,有人长期酗酒,有人死前毫无征兆。在他眼中,不到六十岁是非正常死亡。“奇怪的是,村上的人不总结也不震惊,仍然是那样安然嬉戏地生活着。”徐玉坤频频在各种场合表达他的遗憾和不解,“死了就埋,没人感到不正常。” “全民健身”和“保护环境”的旗帜从那时起跟着随徐玉坤去到世界各地,一直到今天。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去唤醒“那些装睡的人们”,可是“没人听,说多了就烦了”。 开始骑行前,徐玉坤的肠胃不好,心脏病也不轻。上路后,一边吃药,一边跑了几年,原来的病症竟也消失了。这让他坚信“只要进入这种状态不会有病,你天大的病都会好。” 即便在家,徐玉坤也成天绑着一个发带,头顶的头发略微发黄,花白而茂密的络腮胡子包裹着脸颊。他很开心有人写诗称他为“形象再世美猴王”,觉得自己和《西游记》的两大主人公都有相像的地方,“唐僧有坚定的信念,孙悟空有敢拼敢打的精神。” 在日记中他曾写道:我也像唐僧取经一样,在追寻自己的使命和信仰。徐玉坤把他的行动看作一份事业,“就是有些地方有人说很危险,不要去,你如果是为了玩那就不可能冒险,如果为锻炼身体也不可能冒险,原因是那不值得了对吧?所以你只有有一种理想,一种高于自己生命的事,就有勇气了,就能过去。” 至于这件事的意义,徐玉坤相信,他在传递的是一种精神力量,“我的事迹感动了各阶层的人,当面痛哭的都有,不管多大年纪,它是鼓舞,它是一种精神力量,所以是有贡献的。” 女儿们都记得,父亲徐玉坤年轻时就和别人不一样。他爱看报,关心时事政治,对国家大事头头是道。其他人都是没事聊聊天,他喜欢学习不同的东西,30来岁开始自学书法,从楷书到隶书,后来帮村里的新房写对子,成夜写,“他和那种光下地干活的不一样。”二女儿徐海棠说。 “中国梦,我的梦……他一套一套的……”三女儿徐秋菊说。 徐玉坤的“另类”在溧阳店的村民眼里是一种“不正常”。邻居回忆,刚开始骑行那些年都说他是个“圣人蛋”,“神经有问题”,识字多了喜欢往外跑。“圣人蛋”是徐玉坤老家的方言,说人爱逞能,爱显摆自己的能耐。 只有老惠,接纳了徐玉坤看似不切实际的远大理想,他就是当年“收留”徐玉坤装备的人,也是为他保守秘密的唯一知情者。 徐玉坤看中了老惠的善良和他的“外地人”身份——绝不会破坏自己的计划。老惠是从外县过来的,一个人住,比徐玉坤年长八岁,年轻时学过中医,平时免费给乡邻号号脉。他原来在村口的工厂看大门,有一次看到徐玉坤在街上给别人写牌匾,觉得写得还不错就上前聊了几句,就算认识了。他们是那种没事不太见面的朋友,但一坐下来有说不完的话。 二人都爱看新闻,关心国内外形势。从最近去过的美国,到欧洲、亚洲,骑行回来的徐玉坤向老惠回忆起他对每个国家的印象。 老惠一辈子没出过省,他想让徐玉坤“代替他”去看看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和他所认知的一样不一样。老惠说自己“最羡慕他了”,因为经济和晕车问题,没那个能力出去,“后来他跑一圈来给我汇报汇报,我心里怪得劲的,在经济没支持,在思想上支持他。” 村里的人习惯把离家三里地就称作外乡,徐玉坤常年在外,却颇有些“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平常心,他说自己走在美国的超市里和在中国是同样的心情,“我认为面前的人都是好人,我还认为我所到的地方都是我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