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临近尾声,家住工业北路与华信路附近的沈先生终于有机会整理下这几天被拜年短信塞满的手机了,可整理过程却让他感慨颇多。
沈先生说,他在外地上大学,虽然全国各地的同学有很多,可经常联系的也就那么几个,要不是春节拜年,有些同学还真想不起来。“毕业3年只通过拜年短信联系过3次”,沈先生仔细查看了手机上的短信,发现拜年短信竟是他与很多同学联系的“唯一”纽带,“大家工作都忙,又不在同一城市,慢慢地联系 就少了。”“唤回失落的记忆”,沈先生对拜年短信的体会可谓独到。不过,记者在很多网站、微博、论坛上看到更多的,是网友们历数拜年短信“罪行”的声讨,有人说除夕夜发短信累到手酸,有人说拜年短信成了几分钟一次的“闹钟”,还有人说短信“撞衫”,雷倒周围一片。网友Run-James概括了四种拜年短信“尴尬”事:一是不署名;二是短信内容一大抄;三是短信内容与发信人性格相差太大;四是短信太长太复杂,一次看不完。
据统计,去年春节期间全国短信发送量达300亿条,虽然今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但从各地的情况来看,今年春节短信发送量极有可能再创新高。近些年来,虽然春节祝福短信发送量年年递增,可不难看出人们已对短信拜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