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杨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
8日,马龙村小,教室窗户玻璃破损、屋顶漏水,但杨老师教得认真,孩子们也学得很用心。
体育课上,杨老师和孩子们玩游戏。
綦江马龙村小仅12个学生,唯一老师杨友芬一守就是6年
杨友芬的3个愿望
○学校里有一根真正的旗杆,那样孩子们就能升旗了。
○孩子们能有一些课外书,好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这所断电的小学校,教室里的电灯能早点亮起来。
昨天是教师节,学子们都通过各种方式向自己的恩师表达祝福。而綦江县马龙村小唯一的老师杨友芬,也第六次迎来了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在綦江县赶水镇海拔千米的马龙山上,悠悠白云下,杉树顶上飘着红艳艳的国旗,远远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这所常常笼罩在云雾中的小学校,只有一个年级、12名学生,37岁的杨友芬是马龙村小唯一的老师。村里老老少少都知道,杨老师以前是医生,为了孩子们有学上,她中途转行,守着这个小学校,一教就是6年。
13个人的升旗仪式
马龙村的村民最爱绕道到小学校,看杨老师带着孩子们举行升旗仪式。13个人的升旗仪式,没有旗杆,国旗高高地挂在杉树顶上,也没有录音机播放国歌,杨老师便带着孩子们放声歌唱,稚气的童声回荡在山间。“杨老师年轻,有文化,学校虽然小,但她把学校管理得和其他学校一样好,一切都很正规。”村民们告诉记者,杨老师以前是医生,很爱干净,自从她来了,学校的犄角旮旯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受她的影响,孩子们也变得爱整洁了。
“村小没有电灯,没有电铃,没有录音机……如果没有杨老师,这里怎么看都不像是学校。”村民们说马龙的孩子苦,连所像样的学校都没有,没操场,没路,六间砖瓦房就是教室,教室外的小路,一到下雨天,就跌得孩子们满身泥汤。
杨老师今年暑假找到村上,由村里出石粉,当地一位矿主赞助水泥,杨老师领着学生家长们干了两天,给小学校修了一个平整的水泥篮球场,还铺上了硬化路面。村民们说,小学校在杨老师的打理下,越来越像模像样了。
“让杨医生当老师吧!”
大人们说,马龙的孩子太苦了,在村小上学,孩子们普遍要走半小时到40分钟才能到校。而到了3年级,孩子们要统一转读山下的中心校,那所学校更远,单面要走上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年龄小的孩子实在走不了那么远的路,所以村里需要一所村小,让低年级的孩子就近上学。但马龙山太高,小学太远,外面的老师不肯来,村里的老师年纪逐渐大了,渐渐的,孩子们没有老师了。
“三桥九洞石狮子,石仓岩风吹湾斗滤子。”这是一首当地民谚,说的就是马龙山上全是石头,这里是市级贫困村。“娃娃是马龙的希望,他们发展好了,马龙才能好。”大人的愿望很质朴,希望孩子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为将来打下夯实的基础。
但学校没老师怎么行?焦急的家长们找到村主任,想请上过医专的杨医生来给娃娃们当老师。
“医生比老师收入多,杨医生能同意么?”2005年,村主任忐忑不安地找到杨医生,没想到一提话头,杨医生就同意了,于是杨医生就成了杨老师。说起杨老师,全村老少无人不夸她好,为了村里的孩子有学上,她毅然放弃乡村医生的资格,半路转行教起了书。工作时间变长了,责任也大了,收入却减少了。但杨老师不后悔,她说村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没人肯来教,她就一直教下去。
她全家都搬到学校附近
杨老师把家搬到了距离小学只有两三分钟路程的地方,其丈夫也把养鸡场办到了马龙山顶,婆婆则每天给她送饭。全家人的生活都围着小学校转,他们用行动支持了杨老师的选择。
杨老师说,她有三个愿望,希望孩子们的学校里有一根真正的旗杆,那样每周一朝会孩子们就能升旗了。希望孩子们能有一间装满了课外书的阅读室,在学习的同时能通过书本多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希望因线路老旧而断电的小学校,教室里的电灯能早点亮起来,这样就能保护好孩子们的视力。
“孩子们尽管生在山里,但我希望他们的学校能和山外的孩子一样。”杨老师说,为了马龙村的孩子们,她会努力的,让只有一个老师的小学校,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