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创业板公司先行
目前提出再融资预案的创业板公司共有4家,均属于用股权或现金置换资产的并购重组模式,并不包含融资的内容。除立思辰成功过会之外,蓝色光标(300058)、顺网科技(300113)的定向增发已经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恒泰艾普(300157)则刚刚于10月31日发布董事会预案。
值得注意的是,4家公司不仅未涉及融资,并且蓝色光标、顺网科技都在预案中提及,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 以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资产,恒泰艾普更是约定现金支付的比例为20%,预计不超过7400万元。显然,不差钱是这些公司的共性,定向增发主要是为了并购资产,提升自身的盈利水平。
从流程来看,创业板公司的定向增发在经过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批准之后,将上报证监会上市部预审,并在完成反馈意见沟通之后,等待并购重组委员会的审核。除了立思辰先行一步之外,蓝色光标是第二家推出定向增发预案的创业板公司,该公司董秘田文凯表示,目前发行预案已经递交到证监会,正在等待审核,具体上会和过会时间无法确定。
“作为上市公司,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杠杆作用,通过股权的方式并购优质资产,这既有利于未来的发展,也节约了企业的资金。”田文凯着重强调了并购重组对于创业板公司的积极意义,“从财务的角度,只要收购的资产PE低于上市公司的PE水平,理论上就能够为股东创造更多的收益,并且还可以完善产业链的布局,以及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
募资利用水平偏低
之所以立思辰过会引发投资者对于再融资的关注,主要是由于创业板股票普遍存在高价发行的现象,由于缺少合适的募投项目,如今大量超募资金被闲置,或转为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贷款。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业板公司的股权融资行为将面临着“圈钱”的质疑。
从整体而言,创业板公司的资金处于十分充沛的状态。三季报显示,275家创业板公司货币资金合计为1535.4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5.58亿元。与此同时,募集资金的利用水平偏低。为了体现数据可比性,仅考虑2010年年底之前上市的公司,153家创业板公司首发募集资金1167.43亿元,已投入募集资金合计412.50亿元,利用率仅为35.33%。即使是2009年10月30日上市的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时隔两年多之后,期间已投入募资资金占募资的比例也只有52.30%。
盈利水平偏弱也是创业板遭遇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仅16.75%,远远低于沪深主板和中小板的水平。当头戴“高成长性”光环的创业板未能交出理想的业绩“答卷”,资金利用水平低无疑成了创业板推进再融资的阻碍。
分析人士认为,总体而言,对于创业板的再融资需求应该区别对待,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有助于提升竞争力,应鼓励上市公司向无关联第三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而面对公众投资者或特定对象的财务融资要更加谨慎,一方面要考量上市公司募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应与分红回报相挂钩,注意对中小股东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