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日本制造业PMI环比增1.4至52.1,为连续第3个月高于50,表明该国制造业已连续三个月实现扩张。分析人士称,日本供应链断裂逐渐得到修复,影响全球制造业部门表现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有望消除。不过,供应链状况并非决定全球制造业的唯一要素,全球制造业PMI的复苏仍需要有经济基本面的支撑。
“3·11”大地震后,日本3月和4月制造业PMI一度下滑至46.4和45.7,制造业部门连续两个月萎缩。因供应链断裂效应传递,美国PMI5月“跳水”,从4月份的60.4大幅降至53.5。随着灾区重建工作陆续展开,日企生产活动逐步恢复正常,日本5月份PMI突破50至51.3,制造业扩张态势维持至今。美国6月份PMI也出现触底反弹,升至55.3,7月环比下滑4
.4至50.9,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54.3。
野村证券认为,PMI数据表明,7月日本产能复苏好于预期。如制造业活动扩张趋势延续,工矿业生产指数有望在8月恢复至地震前水平。日本汽车制造业三大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近期也表示,产能恢复速度快于预期,预计在年底之前恢复至地震前水平。
分析认为,日本和美国在4-6月PMI走势显示,两国制造业部门联系紧密。但全球PMI整体走势还受到欧债危机、美债谈判僵局、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以及全球需求增长乏力等因素的制约。
7月欧元区制造业PMI环比下降1.6至50.4,为2009年10月份以来最低水平。7月英国制造业PMI跌破50大关至49.1,表明该国制造业部门正在经历萎缩。
俄罗斯7月汇丰PMI也由6月份的50.6滑落至49.8,是该指数自2009年12月份以来首次跌破50大关。汇丰银行驻莫斯科首席经济学家亚历山大表示,最新PMI数据表明俄罗斯制造业增长强烈依赖于全球经济周期,俄制造业部门目前遭遇“苦夏”。
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印度和南非,其制造业部门表现同样受外部需求的影响。7月印度PMI从6月的55.3降至53.6。南非7月PMI则降至44.2,大幅低于6月份的53.9,且创过去两年来最低水平。此外,大宗商品出口国澳大利亚7月份PMI大幅下滑至43.4,在6月份,该指数为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