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的CPI和PPI下半年会在逐月收窄降幅中走向平稳和协调,到年底两种价格水平最多分别回升到1%至3%之间;明年预计也不会出现明显的通缩或通胀,而可以控制在温和性上涨3%至5%之间的格局。
从广东到全国,经济复苏的曙光已现,尽管还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但总体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向好的格局已经形成。现在的问题是,在经济企稳回升后,居民消费价格(CPI)到底是走向通缩还是转为通胀,这是近期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CPI、PPI双下降,通缩格局不可避免?
很多人担心下半年可能出现通货紧缩,他们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CPI、PPI双下降,通缩的格局不可避免。理由是,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以来,我国的CPI和PPI一直处于下降的区间,今年上半年CPI,广东同比下降2.7%,比第一季度下降扩大了0.8个百分点。同期全国下降1.1%,比第一季度下降扩大0.5个百分点。3月份以来CPI环比也一直在下降。与此同时,上半年PPI同比广东降幅大过全国平均降幅5.9%,1-6月广东和全国同比降幅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处在上游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降幅更大,上半年全国下降8.7%。同时总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增长仍低于潜在的增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生产能力利用率偏低,所以通缩的局面很难避免。
股市涨、楼市涨、物价涨,通胀正在逼近?
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通胀正在逼近,很多专家支持这种看法。理由是:一、货币信贷与价格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就要推动价格上涨。今年上半年我国信贷投放总量高达7.4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信贷的巨量投放必然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超过GDP增幅过大,也会推动CPI的上涨。在中央出台两年增加投资4万亿元的刺激方案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33.5%,比第一季度加快了4.7个百分点,而同期GDP仅增长7.1%,比第一季度只加快1个百分点。三、城乡居民有效需求增长超过GDP增长过大也会引起CPI的过快上涨。今年上半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超过GDP增幅不少,其中城镇居民增长9.8%,农村增长8.1%,都高于同期GDP增长7.1%的水平。四、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与GDP增长不同步也会引起CPI的波动。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5%,超过GDP增长7.1%的7.9个百分点。五、从宏观方面看,我国今年上半年以来股市一路看涨,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增长近40%,如果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消费品价格也在未来继续上涨,中国经济将最终走进“股市涨、楼市涨、物价涨”的“通胀三步曲”。六、推动中国通胀的主要两端:一端为下游的消费品和投资品,例如:“住”和“食”;另一端为进口依存度高的大宗原材料、原油等,由于受累于全球经济,中国将伴有结构性通胀的到来。
下半年既不会形成明显的通缩,更 不会发生明显的通胀
上述两种看法似乎都颇有道理。但我不认同这两种相反的结论。我认为广东和全国今年下半年既不会形成明显的通缩,更不会发生明显的通胀。全国的CPI和PPI下半年会在逐月收窄降幅中走向平稳和协调,到年底两种价格水平最多分别回升到1%至3%之间;明年预计也不会出现明显的通缩或通胀,而可以控制在温和性上涨3%至5%之间的格局。理由是:
第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调控的经济。价格既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又是调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手段,所以国家把价格正常运行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来抓。特别从上世纪90年代实现经济软着陆的调控目标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调控经验。例如:去年初发生以猪、粮、油等食品涨价为龙头的结构性价格上涨,来势甚猛而影响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在国家强化价格监管、出台临时干预措施,把监管和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使价格在供求平衡中很快就回到平稳的水平上。今年以来国家在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大量收购大豆和猪、粮等重要商品增加库存的举措,正是为了解决人们的通缩或通胀之忧而采取的得力措施。所以,我国保持市场价格正常运行既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又有可靠的体制保证。
第二,上述关于通缩预期的分析是有根据的,但在我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中央为了避免通缩的形成和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经过努力取得了当前的经济企稳回升的复苏局面。这正是防止通缩的得力措施和物质基础。尽管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普遍回升后,CPI和PPI仍处于负增长,但这是两者走势存在时间差造成的。只要顺着上半年的调控方向走下去,随着下半年经济的全面复苏和发展,CPI和PPI的走势将逐步走向合理的水平。
第三,上述关于通胀预期的分析也有一定道理,但对今年以来的货币投放、投资、居民有效需求增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等总需求的增长,是否已经超过总供给而一定要发生通货膨胀,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因为这种促进总需求增长,正是为了解决存量过大的总供给而可能发生通缩的措施,这种措施往往要用“矫枉必须过正”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使在消费需求全面回升中再从实际出发进行适度调整,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运行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其实我国当前的总供给相当雄厚。一是粮食生产连续六年丰收,粮、油、肉、禽蛋、鱼供应充足,库存储备也超过历史水平。二是煤炭、石油、钢材、有色金属、水泥等重要生产资料供过于求,库存丰厚。三是大量工业消费品产能过剩,加上外需萎缩,大量出口商品转内销,供过于求的矛盾很突出。同时信贷增长过快,相当部分已被股市、楼市吸收,不一定都集中在CPI上,而现在的PPI下降正是有利于抵消部分CPI上涨的平衡点。(文武汉作者系广东省价格协会副会长、研究员,中国价格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