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尤研究中心4日公布最新民调显示,美国读者中电子书读者的比例正在成倍增加,每天都读电子书的人已是两年前的4倍。该民调机构认为阅读习惯的改变标示着文化变革。
从竹帛到纸张再到今天的电子阅读器,技术的飞跃方便了人们的阅读,也加快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从而推动人类历史的变革和前进。而电子书自问世以来,其海量存储、便于携带、节约成本的优势让纸质书相形见绌。
书之载体的变迁,见证的只是 数字化时代的一个侧面,变化也同样发生在其他领域。比如播放音乐的载体从唱片到卡带到CD再到MP3。而智能手机、iPad的出现也无不在改变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尤其让视听享受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的形式进行。
不过,无论是mp3还是智能手机,可能都没有像电子书那样带来那么大的纠结和争议。一方面,在现实环境中,纸质书乃至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受到空前挤压;另一方面,电子书与纸质书优劣论、电子书是否会让纸质书消亡等已成文化舆论场中的热议话题。毕竟,电子书伤害了不少人的纸质书“情结”。
美国畅销书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就曾猛烈抨击电子书,称它们“不适合严肃的读者”,并“对社会有害”。在他看来,永恒感历来都是阅读体验的一部分,纸质书的永久性令他感到安心,这是电子书所没有的,因为屏幕总是让人感觉可以删除、修改、移动。而这番言论在支持电子书的人看来不啻一种“偏见”,更是对技术的恐惧和排斥。
尖锐对峙的观点折射出的也许不单纯是个人好恶问题,更是一种观念和行为方式之争,背后似乎透出这样一个疑问:究竟是技术革新必然会导致优胜劣汰,还是人们已不知不觉被技术异化而成“技术控”,习惯了碎片化的生存,却逐渐远离与自然和实体世界的和谐相处?曾有民调显示,有人为了上网宁可一年不洗澡,宁可放弃平时的喜好:爱吃的美食、电视节目、体育锻炼、社交……
当然,这种顾虑也许和担心纸质书消亡一样有点杞人忧天。仔细考察皮尤民调中的数据会发现,纸质书并未如想象的那样惨遭冷落。比如,在有睡前阅读习惯的“读书人”中,青睐电子书与钟情纸质书的人各占45%和43%,几乎打成平手;在阅读电子书的读者中,承认仍在购买纸质书的人高达88%。此外,给孩子们讲书里故事以及重温自己钟爱的故事时,纸质书仍是“硬通货”。与其预言纸质书被电子书取代,不如这样设想,未来电子书和纸质书可以像西医手术和中医针灸那样并存,让人们各取所需。可以确定的是,人们在享受技术的便利和尊重传统的积淀之间也能维持一种美妙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