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日前审查批准该省对“十二五”规划《纲要》部分指标进行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GDP目标值由年均增长13%调整为10%左右,同时调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每十万人专利申请量”等民生和自主创新类指标。这种主动调整指标的行为,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过程中,是个好现象。
相关指标的调整,反映了地方政府科学发展的执政追求。 多年以来,GDP增速是反映和评价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地方政府久而久之也由此患上了“GDP依赖症”。然而,在GDP多年高速增长的光环下,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民生薄弱、创新乏力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向以质量效益、民生和自主创新为导向的科学发展方式转型,成为各地政府必须进行的抉择。
近几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也迫使地方政府在GDP问题上必须做出理性选择。当前,国内外经济仍处于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缓慢复苏阶段,内需不足、外贸不畅等问题依然严重,支撑GDP快速增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因素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在此背景下,如果仍然强行追求GDP指标的高速增长,不仅不符合规律,更可能会加重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发展格局,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造成压力,甚至会出现其他社会恶果。
当然,发展指标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民生改善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地方政府以更大的勇气、决心和智慧,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切实从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出改变,并坚持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这既是前进方向,更是进攻号角,希望能有更多地方政府付诸实际行动,让转变的好现象、好消息层出不穷。(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