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湖北某市教育局违规挪用其下属单位的事业编制,导致大量人员超编,23人的行政编制数,实际工作人员多达71人。更有甚者,一些退居二线的官员占着编制却不上班,工资一分不少,享受各种津贴,有“吃空饷”之嫌。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不少地方的中小学、特别是基层中小学,教师缺编现象十分严重,不得不大量聘请代课教师、临时教师。这群特殊的教师没有医保、缺少培训、收入微薄,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却常年 看不到转正的希望。缺编,俨然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刺眼的对比,凸显出教育领域内的“编制”之痛。网上曾经有一个帖子如此发问:“试问,有多少占据人民教师编制的人,却从未真正走上过三尺讲台?”
超编与缺编并存,反映的其实是教育体制与机制中存在的大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之一,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将真正优秀的人员吸纳到教师队伍中,给予其编制,“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是人心所向。
但,这一定是建立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之上。否则,“编制”之痛依旧会痛下去,令广大教师心伤,令那些没有“编制”的代课教师、临时教师们心寒。
但愿“编制”不再有新闻,更期待“编制”不再是教育之痛,而是教育战线上每一位敬业、合格工作者的合体“衣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