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斤鸡蛋等于三斤大葱;今年,一斤大葱等于两斤鸡蛋。“天价大葱”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不少市民抱怨“十多块钱就买两棵葱”。而记者了解到,当前大葱的高价是气候、种植规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气候的转暖和种植规模的扩大,“天价大葱”不会困扰市民太长时间。(3月14日《北京晨报》)
两棵葱十几块钱,这价格够得上天价,对于常做饭的家庭来说,是笔心不甘情不愿的负担,也由此勾起了老百姓 对物价重回高位的担忧。
去年以来,普通百姓切实感受到物价上涨之痛。虽然2月CPI同比上涨3.2%,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但物价仍然处于偏高位置,而且影响物价的因素还有很多不可预计性,就此认为物价进入下行通道还为时尚早。
物价之中,以农产品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对百姓和社会的影响最大。农产品联系生产、流通、消费等多重环节,受气候、种植等影响,价格有涨有跌实属正常,但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太大,一涨就成天价,一跌就沦为廉价,犹如过山车,对农户和消费者都具有极高的杀伤力。
对农户来说,农产品价格过低,导致价格和成本的倒挂,必然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而由于生产资料等成本的上升,流通等中间环节的增多,严重压缩了农民的利润空间,农产品价格虽然不断加码,但钱真正落到农民口袋的并不多,由此导致了“谷贵伤农”。比如大葱价格虽然处于高位,但由于产量降低和运费提高,农民收益远没有想象的高。从“谷贱伤农”到“谷贵伤农”,反映出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状态以及中间环节过多的弊病,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这最终会遗祸消费市场和消费者。
对消费者来说,物价平稳有序,在一定范围内涨跌才是福音。涨得高,是坏事,意味着生活支出更多。跌得狠,也并非好事。短期看,消费者将从中获益,但长远来看,农产品价格过低,必然打击农户积极性,导致种植面积降低,给价格过度反弹埋下伏笔。
农产品涨跌犹如过山车,对生产者、消费者都不是什么好事。如何摆脱农产品“大涨-大跌”的宿命,对生产者和政府都是重大考验。农户不能两耳不闻市场事,一心只念种菜经。要积极接触市场,及时获取购销信息。而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同时,用好调控这只手,稳住农产品种植面积,加强调控,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少流通中间环节。加大对农户和消费者的服务,向农户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信息,搞好农超、农社对接,搞好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通过减中间,稳两端,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打破物价涨跌“过山车”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