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招生委员会正式公布广东省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加分锐减17项,2014年起,只保留6个项目,加分分值统一规范为本科加5分,专科加10分。
相信很多人看到调整方案的具体内容之后,会跟我一样感到吃惊:高考加分项目居然有23项之多,除了人们熟悉的各学科奥赛获奖之外,还有些加分项目闻所未闻,比如说什么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国际科学与工 程大奖赛等等。还好这些项目已经同各学科奥赛获奖加分一起被取消,而保留下来的6个加分项目,诸如烈士子女加分等大体还能让人接受。
其实在今天,备受争议的不仅是高考加分,而且还包括高考本身。对于高考的诟病可谓“车载斗量”了,但是更为不幸的是,尽管高考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却必须坚持,这是社会多数成员的共识,因为高考承载着一个社会的最高价值:公平。如果没有高考,就会令业已不畅的社会流动更加停滞,社会底层的群体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更加渺茫,社会分层固化。
人们对于高考的希望,其实折射出的正是对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失望。人们清楚地知道,如果没有高考,在其他领域已经十分流行的赢者通吃的游戏会迅速地主导高等教育的录取环节,“寒门难出贵子”将成为更为普遍的现象。归根到底,由于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制度和规则被破坏,社会正在付出沉重的代价,人们被迫坚守一个弊病丛生的高考制度。
寄托了人们对公平的期待和坚守,高考制度本身就自然应该将不公平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而过往的高考加分政策,恰恰在腐蚀着这一制度的公平性。原先大大小小23项加分政策,大部分设计都没有考虑到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一现实的国情。可以想象,参与所谓“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所谓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名目的竞赛,必然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予以辅导,也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加以支撑,偏远地区或者贫困家庭的孩子,是无缘跻身其中的。而高考加分政策对于各学科奥赛的青睐,在教育领域起到的引导作用可谓恶劣,使得各种奥赛培训尤其是奥数培训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稍微夸张地说,在名校的升学中,已经形成了“顺奥数者生,逆奥数者亡”的怪现象。以牺牲多数学生和家长的利益成就了少数利益集团的暴利,也是一种严重的社会不公。此外有些加分政策,也为权贵的操作留下了空间,如果某些根本不具备科技潜质的学生会“荣膺”“小小科学家”的光荣称号,一点儿也不会令人奇怪。
好在这些不合理的政策即将被取消,这多少令人感到欣慰,社会付出高昂成本维护的高考制度更显干净。当然我们更期望整个社会实现公平公正,当人们不再为高考录取的公平性担心的时候,由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意愿制定一些加分政策,倒是可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