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凌晨,著名导演冯小刚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番感慨,称自己拍戏度日如年,“对电影的爱越来越淡”言语间流露出息影的意思,还把拍电影比喻成“没有欲望还要做爱”,只剩下受罪。这番感慨引发大量网友关注,留言相劝:您要是不拍了中国电影就没得看了。(2月8日凤凰网)
看完冯小刚导演的一番感概,相信很多人都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电影导演的工作就是拍电影,若对拍电影都没有了激情,无异于对电影导演 这一工作判了死刑。没有激情的工作,如同一潭死水,让人提不起一点点兴趣。由此产生的工作效率和成果,我们可想而知。
就在不久前,韩寒也曾说过,如果让自己重新选择是不会干文学这一行当的。一个以卖文为生的作家,当他下决心不再去干文学时,也就证明了他对文学产生了厌倦,继而失去了激情,或对文学没有了兴趣,剩下的只是徒有其表的一副“文学”躯壳,继续着他目前的生活罢了。
冯小刚导演的感概,也许源于压力太大阻力太多,对自己期望过高却又难以达到,于是乎发出如此牢骚。至于韩寒,则是因为受人质疑身心疲惫,同样让自己丧失了对文学的信心。尽管冯小刚和韩寒境遇不同,但殊路同归,他们都为此发出了相同的感概。不止他们,我们对自己的工作皆感同身受。
在小时候,每每有人问起长大了干什么,我们都会豪情万丈地给以答复。有的想当作家,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画家,等等。至于未来,我们都充满了期待。可当我们真地长大了,才发现我们的激情在随着长大的过程,被社会压抑得几乎没有了,至于之前的雄心壮志自然也被淹没其中。
相比冯小刚韩寒等,小人物更会被现实打击到彻底失去激情。为了在城市里能有立足之地,我们需要足够的银两才能应付。如今的作家沿街乞讨者有之,所谓的画家也会坐在街头给人以画像为生。而大多数老师穷困潦倒,辛苦很多年也买不起房和车,还不如去街上烤红薯。
其实,很多人在寻找工作时,为生计所迫就不得不向生活低头,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做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这种现象,可谓数不胜数。生活压力越大,类似的情况就越多。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尚且逐渐失去兴趣,更何况并不感兴趣的工作呢?
这种现象的产生,则源于这是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这是一个让人找不到归属和失去信仰的社会。我们唯一的信仰,似乎只有金钱。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金钱。其意义,仅此而已。它和崇高无关,它和尊重无关,它和理想无关。拍电影为了挣钱,写作也是为了挣钱。但在挣钱之外,我们好像看不到其他。你也深囿于此,从而获不得你所需要的自由和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