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年画;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民谚传了一代又一代未变样,这年的味道却是一年一番滋味。
兔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中国北方地区的“小年”,这天,我回到了阔别整整一年的家乡——位于胶东半岛腹地的那个小山村,陪父母一起过年,直到龙年的正月初六假期结束返城。算起来,在家乡待了近两周的时间,这也是 自参加工作后在家住的最长一次。这期间,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对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又有了新的认识。
有一点有目共睹,也很令人欣喜,那就是最近这几年村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不管是吃的,还是穿的,都早已不再为温饱而奔波。看了一下,不少村民的家里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取暖设备,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些电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老式木窗也被宽敞明亮的铝合金窗户取代,更有先富起来的村民开上了私家车。
总体来说,虽然现在城乡之间收入尚有差距,但是,相比城市,农村不论是生活成本,还是生活压力都要低得多,因而,村民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乐观还是不错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农村就是无忧国,村民没有烦恼事。
先说农村的老人,他们生与斯,长于斯,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老了,走不动路,干不了话,没了收入,也没有退休金,日子不好过啊。虽然现在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5元的养老金,在高物价的今天,这点钱也就够买几斤猪肉。人到了这把年纪,靠谁?只能靠儿。现在有人动不动就站出来义正言辞地批评养儿防老的落后思想,要我说,先让制度完善再批思想落后也不迟。
再说农民的路,国家强大,老美都借咱的钱,咱们不差钱,这些都是村民挂在嘴边的话,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不少村庄还没解决出行难。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乡村小路过去坑人,现在坑车,再不修就是坑民了!就是那些最近几年新修的水泥路,不管是国家出资的,还是村民集资的,要么是修得窄窄巴巴,逢年过节车一多,两车相错绝对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要么就是修好了却没人维护,变得坑坑洼洼,在这样三步一坑,五步一洞的路上开车,那叫一个难!
现在全国都在谈校车安全,纵观这几年发生的校车事故,农村是重灾区,我想,这与农村的路况不是一点关系没有吧。
另外,像农民留守儿童的问题,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农产品滞销问题等等,这都是一些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在此不多做重复。只想说,有问题不怕,有困难也不怕,怕的是看见问题装作看不见,遇到了困难后敷衍搪塞不作为。
相信不少人也像我一样,刚刚从农村的家过完年返回城里的家。人啊,回到村里的家怀念城里的家,返回城里的家又牵挂村里的家,但愿所有的问题能一点点得到解决,让两个家都能家和人兴,家家顺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