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新闻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经济 | 社会 | 体育 | 文娱 | 时评 |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新闻中心>>新闻时评
 
 
保障房监管要打破“纸来纸往”
2011-12-17 08:00:46   杭州网

宋嵩 绘 (资料图片)

年关临近,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到了收官之时。在万千住房困难家庭憧憬“住有所居”的时候,有关保障房质量问题频现的负面消息却令人感到不安。据媒体披露,北京、包头、南京、武汉、杭州、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的保障房建设此前都出现过质量问题。日前,武汉市硚口区紫润明园(南区)保障房项目交房后,房子出现了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问题,各部门均称不负责质量。这一事件再次加重了人们

对保障房质量的担忧。

保障房的质量问题关乎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关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大局。从年初开建到年末竣工,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一直都在强调要保质保量,要加强监管,相关部门也确实出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然而,现实中,还是有许多保障房沦为了“闹心房”。原因何在?

从记者的调查报道中,笔者发现,一些出现质量问题的保障房并非没有人监管,相反,管的人很多。像紫润明园(南区)项目,就经过了监理公司以及武汉市硚口区质监站等当地十几个政府部门的逐项验收,结论是合格。那么,一系列的验收程序为何没能保证房子质量?武汉一监理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其实再大的项目,主要的验收程序都是纸上完成的,现在质监站只监督验收程序是否到位。” 武汉市城建委总工程师龙世平的回答也恰好验证了此说法:“按规定,质量验收是业主组织进行的,管理部门审查程序。我们的监管主要是监管程序的合法化,只要程序合法,我们就认可。” 除质监站外,住建局、城建委等监管机构也只是对程序进行监管、备案。也就是说,“真正对房屋质量进行把关的原则上只有监理公司”,而监理是开发商雇来的。如此一来,保障房质量频频出现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由于社会保障的性质,保障房建设本身就存在利润薄、时间紧的特点,建设单位为了多赚钱、赶工期,难免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情况。据专家介绍,由于技术原因,即便是现场检测也会有很多质量问题难以发现;更何况是这种“纸来纸往”的程序验收?如果只是过场走遍,印章盖完,程序合法就代表质量合格了;至于程序执行的怎么样,住房者的利益是否得到了保障,统统与我无关,如此形式主义的监管怎能成为保障房质量的“紧箍咒”?“人人都管,人人都不管”的后果就是制造出一些“模糊地带”、“空白地带”,让开发商耍了花招、钻了空子,最终让民心受了伤,让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让国家的惠民政策打了折扣。

在舆论监督蓬勃发展的今天,监管者想真正不“在场”很难,但缺乏威慑力、没有效果的监管却不少见。借监管之名,无监管之实,却给出了让“骗子”大行其道的“通行证”。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负责任的监管比没有监管更恶劣。就保障性住房建设而言,要切实保证房屋质量、保障广大住房困难家庭的权益,就必须打破这种“纸来纸往”的监管,从保障房建设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入手,夯实责任人,落实管理措施,真正发挥监管之威力。

比如,保障房建设从规划、招标、设计、建设到验收,环节众多,监管自然也就涉及到多个部门,要避免陷入“九龙治水”的困局,避免出了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就要完善这种“各管一段”的管理模式,明确每个环节的负责人,确定整个项目的总负责人,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要严惩不贷,以此促生监管者的责任意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比如,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指标,包括承建者的资质、验收的方式等,避免走过场,发现失职、渎职、甚至违法等行为严惩不贷,给保障房质量设置“高压线”。

为“天下寒士”提供“广厦千万间”,这个要有;严格到位的监管,这个更要有。只有监管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了,“寒士们”才能真正住得放心、住得舒心。

来源:新华网    作者:安传香    编辑:高婷婷    
  腾讯微博  开心  豆瓣  人人  Twitter  Facebook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图库
十大自然震撼图片
年货“列队”迎新年
晒晒我家的电车
日本艺妓的隐秘生活
《金陵十三钗》首映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时评
·“救命药”频频告急,怎么办?
·郭纪:西方媒体,1%掌管,为1%服务
·招聘考酒量,大学生是否该练练了
·禁说汉语的“英语城”究竟为哪般
·治理地沟油别完全陷入“技术性依赖”
·年度汉字:“伤不起”是被“控”的人生
·评论:“小工商惹不起大超市”恐是背后 ...
·辣评:公众有权知道“烟草院士”当选的 ...
·监管一问三不知比“荧光猪肉”更可怕
·“农民工被收30元行李费”是谁的悲哀
·“毁”人不倦的教育,还是早点舍弃为好
图片新闻

2011年西博会摄影 ...

“看见” 有多远 ...

《金陵十三钗》首映

走近校园腿模真实生活

全球前卫创意广告

最瞠目结舌10位雷人
热门点击
·商务部:家电以旧换新已达预期效果 预计年底如期结束
·上班族一天表情图爆红 网友惊呼“太像了”
·天宫一号转正飞行 开始有害气体检测
·11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降”
·网传2012年会连续3天是黑夜 专家否认
·升值预期减弱 人民币六触跌停
·北京部分地区出现小雪 城区降雪量平均0.1毫米
·我国明年初将推出首个3D电视频道
热点专题 more
- 拒绝冷漠 传递爱心
- 杭帮菜博物馆、杭帮菜双十佳评选活动
- 庆祝杭报集团成立十周年
- 残运会冠军寻亲记
-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 一代枭雄卡扎菲被捕身亡
-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
- 2011年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
- 杭州市延安路综合整治工程
- 2011中国杭州文化创意博览会专业论坛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