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过万血友病患者赖以维持病情的“救命药”——含有凝血因子九的凝血酶原复合物,正面临全国紧缺。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均表示“凝血酶原复合物”缺乏已持续了至少一周。河南、天津、武汉等地血友病患者目前都处于“无药可用”的困境。(《浙江日报》12月15日)
“救命药”玩“失踪”已不是第一回了。就在今年9份,心脏外科手术的必备药品鱼精蛋白也出现全国性的短缺。庆幸的是,在舆论的关注下, 经多方努力,“药荒”问题得到缓解,今后也有望不再稀缺。血友病患者赖以维持病情的“救命药”——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命运又将如何?令人关注。
“救命药”短缺,仅把板子打向药企,显然有失公允。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在利润不高甚至亏本的情形下,指望市场化的药企做“活雷锋”,自然不太现实。
“救命药”短缺,怎么办?从目前来看,至少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医院要为廉价特效药大开“绿灯”。一项调查显示,年轻的临床医生对廉价药的认识几乎为空白,他们不愿或不敢给病人开廉价药。然而,整个药品市场80%的药品都是通过医院流通的,如果医生不愿给患者开廉价药处方,那么廉价药很有可能被打入“冷宫”。因此,医院作为廉价特效药使用的重要关口,责任重大,一定要挺身而出把好这道关。
其二,国家要建立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当前,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已建立了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比如,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由政府指定一些药品厂家生产,然后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证这类药品的稳定生产。在我国,不妨由国家向定点药厂采购,或通过财政补贴、抑或对承担这些药物生产企业给予特殊税收优惠等举措,保障其合理利润,调动其积极性,最终确保这些经典廉价“救命药”的市场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