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其实是戴了有色眼镜来看这部电影的。因为好多人对这部片子的评价并不是很高,连几个本来打算一起去看这部片子的朋友最后爽约的理由都是:“我听说这部片子不好看……”
但当我终于把这部片子看完,我只能说很多事情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人认为不好的,另一个人未必就觉得不好。其实是刚刚放过《大笑江湖》,在放映这部片子的时候,场下的观众笑声不断;但是等到《赵氏孤儿》放映的时候,你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电影院里观众气场的那种变化。没人笑,沉默代替了大笑,政坛代替了江湖。
讨论这样一种题材的片子,从演员演技上来说,大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内容为王,思想为王,情节为王,就是对着《赵氏孤儿》这种片子来说的。影片一上来就给人特别紧促的感觉,赵朔出征,赵氏家族和屠岸贾的明争暗斗,赵氏被灭九族,程婴藏孤,每一个大情节都像一个很勤奋的画师提着大桶的染料不要钱似的泼洒着前进。在赵氏被屠岸贾灭九族的时候,这种不惜染料的做法以及它皴染出来的效果达到了一个顶峰。但是,倘若情节一直这样发展下去,这部影片就会让我们感到比较累。
还好,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后,我们迎来了相对平静的深潭。静,不等于没有深度和容度。影片前半部被许多人说好,但吴宇森的《赤壁》不也就如此吗?慢火熬汤,影片的精华也恰恰是在被许多人骂的后半部。我不知道宁财神最初的意思是不是就设定了赵盾、赵朔、公孙、韩厥、程婴一方是正面,然后屠岸贾是反面?而且许多观众可能也 是在看到影片之前,心里就已经有了这个定位。但在影片中,包括一开始,屠岸贾给人的印象好像也并没有那么地不堪;倒是赵盾、赵朔父子显得有点太过于得意,赵朔临下朝堂的时候问屠岸贾的那句话:“你的儿子如果还活着的话,也该生孩子了吧?”更是看人伤口在哪里就专门往伤口上撒盐的那种刻薄问题,也就是这样一句问话,让大家觉得屠岸贾要复仇,也不是多么讲不出个一二三的事情。
在这十几年的日子当中,程婴有很多杀死屠岸贾的机会,比如说下药;但程婴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复仇理想:有一天,把自己收养的赵氏孤儿带到屠岸贾面前,然后告诉孩子自己是谁,程婴又是谁。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程婴一直是把赵氏孤儿以父子食客的身份放在屠岸贾身边,而且让赵氏孤儿认屠岸贾为干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的是,如果有一天程婴式的复仇理想终于实现了,这对赵氏孤儿来说,杀死自己亲密无间、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干爹的痛苦未必就输给自己亲生父母当年是怎么样死的。程婴是想把恨的种子先瞧瞧埋在赵氏孤儿的心底。但对于屠岸贾来说,这个时候他却是一直企图用爱来抚平那个叫程勃的赵氏孤儿落在心底的伤疤,包括他得知真相以后,他也在最后时刻出手搭救了被敌人包围的长大后的赵氏孤儿。
坏人,对你好起来的时候很像世界的好人。这样一种感觉其实很纠结。
在纠结中,我听着煽情的配乐,在影片中一路狂奔,想着王学析,也想着爱与恨,想着影片的结局或者太过唯美,想着影片最后如果仔细设计出一个小高潮会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