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8日开始,陕西宜川县宜川中学高二年级组在教师中开展了一项评选活动,这项在教师看来是在评选“最差教师”的活动,使该校高二年级组60名教师人心惶惶,不知所措;学校却认为是为了找出教学实力弱的教师,帮其提高教学能力。(《华商报》12月6日)
尽管校方解释,学校不是在评选“最差教师”,而是在“寻找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但是,一方面,从新闻的描述看,学校若按此操作,最终会评出“最差教师”将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从新闻的网络跟帖看,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评选“最差教师”未尝不可,因为“最差教师”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在我看来,校方的解释和网友的理由,都站不住脚。“最差教师”最后不管以什么形式和名目被评选出来,伤害的都不仅仅是当事教师本人,更会伤及文明——用“评选”这种民主方式得出一个结果,却还不如没有这个结果,这是一个讽刺。
民主方式从来都不以辱及个人人格尊严为目的,这是一个原则。就像对公务员的年度考核,共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而绝不会出现“最差公务员”。显然,确定一名公务员不称职之后,按相关规定处理就足够了,给其贴上一个“最差公务员”的标签,于理不合,于法无据,既谈不上什么益处,也没有任何必要性。就在今 年9月,山东安丘市曾曝出“首创评选最差公务人员的先河”的新闻,可新闻热度未降,当地就声明“最差公务员评选尚处部门讨论阶段”,至今没有任何消息。可见,“最差”不是轻易可以评选的。
而“最差教师”的评选,正是要在某个个体之上加盖“最差”的印记。其实,校方要找教师的弱项,要加强管理,要提升教学能力,难道遴选出“不称职”还不够吗?举个例子,你把教学质量好、师德师风佳的“全国百佳教师”全部集中到宜川中学,一样可以从中评选出“最差教师”,可这样的评选有正面意义吗?这样的民主评选,其实是在“反民主”,它得到的将是一些还不如不评选的恶果。
实际上,“不称职”要比“最差”科学得多——“不称职”可以凭借各种量化指标得到制度的支持,而“最差”这种含混的概念则无法用准确的框框来界定。“最差教师”是指其教学成绩还是师德师风?是最不听话还是最不合群?是不受学生欢迎还是老拍领导马屁?当这些影响评选结果的时候,校方恐怕面对评出来的“最差教师”将不知所措。
曾经盛行的“末位淘汰制”,早就得不到法律法规的支持了。比“末位淘汰制”更甚的“最差教师”评选,既有违文明,又缺乏可操作性,校方不宜仗着权力在手强行推出,支持评选的网友也需要认清其弊端——权力偏离文明一旦遍地开花,那将很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