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看到的地动仪并非张衡所造,而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文字记载,按照“悬垂摆”、“直立杆”的现代科技原理仿制的模型;著名的“司南”也不能自主指南,需要借助充电才行。这两件发明,只在历史文献中寥寥记载,不见于任何出土文物和流传文物中。(12月1日《北京晨报》)。
附着了我们无限自豪感的伟大发明,居然只是一件“自慰品”,这不啻是一场8级地震。从编入教材却刻意隐瞒真相的善意谎言,从披露真相让“网友自豪感轰然崩塌”的冲击波,可以看出人们是不太愿意用平常心对待这件事情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教育被太多强调了自豪感。这固然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但同时也使我们在恋古怀旧的路上走得太远,人性与生俱来的外向的眼光和野心,逐渐内敛,心安理得地躺在先人的神话里睡觉。拿祖宗遗物当景点卖几张门票还算是有出息的;至于被奉为经典引以骄傲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所宣扬的权术、暴力思想,到现在还在毒害中国社会。
中国人给孩子上的第一课必是“祖国地大物博”,——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以至这些年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畸形发展模式,大概都可以从这种说教中找到根据。而我们的邻居日本是用另一种方法教育孩子:你们什么都没有,一切都要靠自己奋斗、争取。日本明治维新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二战后能在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大概也能从这种教育模式中找到线索。170年前,中国人视开埠通商为奇耻大辱,日本人则把“黑船事件”视为契机,对美国侵略者佩里将军感恩戴德,树碑立传 ……正是这种地大物博的自豪感和资源贫乏的危机感,使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学生超过了老师。
搞学术研究不妨厚古薄今,但现实政治却应该在厚今薄古上找出路。一味泥古只能束缚了手脚。谈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人是不会有什么自豪感的,但这并没有阻碍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强国,以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成就了现实可触的自豪感。有网友震惊于模型地动仪,调侃说“现在很怀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其实即使郑和真的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即使他率领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又如何?他不过是去向蛮夷小国炫富装大,和隋炀帝的开运河下扬州同一心态,除了耗费不少财力,没给国家征得一寸土地,一分钱收入。这种自豪感不令人自卑吗?所以,有些东西(包括观念)是应该锁在博物馆里的。毕竟我们不能总是躺在祖宗身上啃老,要开创自己的新生活。
有个寓言说,穷富两人过河,中途,船翻了,富人因不能舍弃随身携带的金银细软,而和财宝一起葬身河底,穷人无身外之物拖累,平安渡过了河。这个故事对那些失掉自豪感就觉得很空虚的人应该有所启示吧。
方舟子近日论证说失传前的地动仪,即使在张衡时代可能也只是个摆设。面对这场因地动仪引发的“地震”而惊惶失措的人们,摆在中国科学史馆里的作为爱国教具的根本没有预测功能的地动仪岿然不动。仿佛在说:是真是假,是有是无,还是留给学术界吧;而你们应该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属于自己的伟大发明,这种自豪感才是真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