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惊闻各地教材大换血——二十多篇课文被踢出教材,比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及《朱德的扁担》等等。其中涉及鲁迅作品多篇,因此被称为“鲁迅大撤退”。
二十多篇“被撤”经典课文列出来,网上舆论哗然。既让网友开始怀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让他们感慨唏嘘并且质疑:既然是“经典”,为何要撤?
他们为鲁迅“叫屈”:“为什么鲁迅先生被踢掉这么多好的文章,从小他的文章就是重点学习的内容,现在突然来个大转弯,真的是对学生好吗?”“中国教育需要改革,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了?”
鲁迅代表了中国的脊梁。毛泽东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而我们的民族精神中,本来就需要钙质的补充。这次 教材“大换血”,导致的后果将可能是严重的:没有鲁迅精神的浸润,学生们生活在温室之中,将不会知道什么叫“惨淡的人生”,什么叫“淋漓的鲜血”,他们会不会得“软骨病”?
教材不是不能改,但不能改掉代表民族精神的骨骼和血液。诚然,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风雨如磐暗故园”时代,然而“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心,却是不可少的。北京平安街开通时,段祺瑞“执政府”得以保留下来,不为别的,就因为它和“淋漓的献血”有关,就是为了给刘和珍让路……
其实,最为典型的例子,还是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义勇军进行曲》,至今,她那激越旋律,已经升华为《国歌》。中华民族早已不是“最危险的时候”,但并不意味着抛弃忧患意识;鲁迅作品的史诗地位是不容抹杀的,一个不懂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