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阿胶是一种滋补品,主要由整张驴皮熬制而成,因原产山东东阿县而得名。在山东东阿县有很多阿胶制品企业,记者调查时发现,当地的阿胶制品生产企业,所用的原料很多是是在皮革加工过程中割下来废弃的头脸皮和腿脚皮,也就是通常说的下脚料,而且这些下脚料当中还混杂了牛皮等其他皮料。河北无极县永丰药业一国药准字号阿胶是使用劣质皮料熬制而成。(《新京报》6月7日)
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乃至今天媒体披露出来的用“下脚料”熬制成的阿胶,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一次次地挑战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底线。“黑心企业”当然需要我们猛烈抨击,但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何这么多监管部门管不住这些有害食品,公权力机关为何屡屡为我们提供“下脚料”的公共服务呢?
在市场经济中,保证产品质量有二条,一是依赖于良好的诚信氛围和自律,个人和企业要在市场生存,就必须有相应的信用和商誉,从而能客户长期和反复交易,不过,总会有一些企业和个人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来欺骗客户和消费者,这就需要第二点,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通过行使公权力,查处那些造假个人和企业,为他们付出重大代价或者完全从市场退出,从而让那商誉好的企业长期生存,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经济学上讲,公民组织政府,让渡部分权利和纳税养活政府官员,也是为了让政府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避免“下脚料”的现象发生。因为,单个公民无法有效地打击那些造假、售假者,公民交纳税收,就是要让有组织的政府来更有力地打击那些造假、售假者,而政府的主要职责也就是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降低交易成本,让公民能得到满意的产品。
然而,作为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靠纳税人养活的公权力监管机关,吃得是“奶”---领纳税人的工资,坐着 纳税人提供的汽车,住着低价的福利房子,吐出来的却是“草”---提供给我们却是“下脚料”的公共服务,情何以堪?以这些劣质阿胶为例,有几点出乎人们的想像,一是制假的企业不是一家、二家,而是一大片甚至享有国药准字号的企业,二是制假的企业不是集中在一个县,而是分布在许多县城,三是制假企业并不是藏在深山老林,而是就是大家眼皮底下,而制假企业的生存也不是一年、二年的时间。与此对应的是,对于这种造假行为,有工商、质监、药品监督和卫生监督、食品监督、环保等多个执法部门可单独或者联合进行执法。面对如此大规模、长时间造假,“八顶大盖帽”说不知情,是无法如何都说不过去;而知情了,众多执法部门都充耳不闻,任凭“下脚料”制成的阿胶送入消费者肚子中,公权提供如此“下脚料”的公共服务,公职人员对得起民众的纳税吗,而这些执法部门有存在的必要吗?
其实,在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等事件中,那一件不是公权失职、渎职制造出来的“下脚料”的公共服务。这些“下脚料”的公共服务的出现,一方面,就在于这些执法部门权力和财政来源本身割裂了与民众的关系,执法部门的官位是上面的所赐予的,因而忘记了权力来源于民,他们的工资是财政发的,而财政的预算往往不受民众的控制,他们也就忘记了领取了纳税人的钱要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对于市场监管,他们是有利则争、无利则推;另一方面,执法部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本身就比较受制约与监督,他们更将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抛在一边。
有“下脚料”制成的阿胶,就有“下脚料”的公共服务的存在,而劣质的公共服务,就必然存在执法部门的权钱勾结或者失职、渎职的现象。所以,当务之急,除了围剿“下脚料”阿胶外,更重要是纪检、检察机关要深入调查,为何“八顶大盖帽”管不住一个“下脚料”,查处其中的腐败和渎职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