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我国最大林区黑龙江省的野生动物数量迅速恢复。据黑龙江省林业厅初步统计,近十年来全省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物种数量有明显增加,其中丹顶鹤达到700多只,东方白颧达到200多只,分别比2001年调查时增加了约200只和100只。狍子、熊、野猪等野生动物数量也大幅增加。(6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黑龙江林区野生动物又“兴旺”了,虽说算不上什么重要新闻,但对从林区生长起来的人来说,它勾起我许多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联想到家乡昔日“棒打狍子”的山林光秃秃,“水瓢舀鱼”的河流已干枯,真的别有一番感慨。
黑龙江林区野生动物逐渐又“兴旺”了,根植于人们对人与自然本源性和谐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人类对动物生态的亲善性,彰显人类从“万物之主”向“万物之灵”的回归,标志着黑龙江林区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步。
人是“万物之灵”,但不是“万物之主”。昔日人类不择手段地对野生动物进行疯狂杀戮,反映了人类从“万物之灵”向“万物之主”的嬗变。从本质上讲,人类是大自然家族中的普通一员,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善良公民,与其他成员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尤其是大自然中的动物,不是人类的奴隶,更不是为了满足人类口味和丰富人类菜盘而诞生的,它们理应当是大自然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成为人类的忠实朋友,受到人类的精心呵护,彼此和睦相处。
但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在人类“灵性”和“知识”、历史与现实的构成中,人类目空一切,常常凌驾于大自然之上,采取“人类沙文主义”,残酷剥夺其他野生动物的需要和生存权利,甚至大肆野蛮捕杀野生动物,导致野生动物存量失衡,许多物种灭绝。即使是今天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稀少的野生动物也一直未能幸免于人类捕杀的浩劫,或者换成人们囊中的金钱,或者成为人们盘中的美味,或者被当人类的玩物和出气筒。惨痛的教训警示人们:人类从“万物之灵”向“万物之主”的嬗变,必然是生灵涂炭,生态失衡,自食苦果。生态遭厄运,人类得报应。
朋友之间,应当守礼循道。既然野生动物是大自然家庭中的成员,是人类的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显然,对待久违的野生动物朋友,我们不能也决不允许用猎枪。随着我国立法对个人枪支的严厉管控和公安机关收缴力度的加大,“禁猎”政策的落实,确实让回归的野生动物少了些许惧怕,多了一些性命保护。但也必须看到,物以稀为贵,野生动物的命运仍然岌岌可危。罕缺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之间的碰撞,注定会使人铤而走险,伺机捕杀。如今虽然猎枪少了,管控严了,但是具有便利性和隐避性的陷阱、木钎、索套、炸子、麻醉药等捕杀工具,仍然是回归野生动物今后面临的最大天敌。野生动物回家的路,仍然存在巨大风险。相关部门的保护工作需要加细,加细,再加细。也只有这样,林区野生动物才能兴旺,兴旺,再兴旺。
做好保护好野生动物工作,须从改变人们的认知做起,即把“善”的观念扩展到自然界中去,引导人们确认人和野生动物生态是一种特别亲密、生死攸关的生态关系,利用生命的纽带把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生命的完善和正常运转视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内在要求,从而确立一种新型的生态伦理体系,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其实,野生动物眼下的命运,也就是人类明天的命运。
当然,切实保护野生动物是件难事,但不是做不到,只要人们倾心竭力地工作,就没有办不成做不到的事情,黑龙江林区已经做出了有益的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