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阳气奋发,气候融和,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空气新鲜,是体育锻炼的大好时光。许多老年人积极参加春练,以增强体质、祛病保健、延年益寿。但实践证明,春练不当,适得其反。如何既兼顾晨练习惯,又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减少意外的发生,春练中应注意“四要三不宜”。
四要
一、防寒要保暖。初春季节,气候变化无常,早晨锻炼时,衣服不能穿得太少。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遇到风沙天气时尽量选择避风的环境锻炼,雾天里要尽量选择空气流动大的环境锻炼。初春万物复苏,空气中有很多对人体有利的负离子,易于人体吸收。但初春早晚依然较冷,且气候多变,所以户外运动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二、锻炼时间要选对。在初春时晨练不要太早。这是因为早春二月,清晨气温低,冷气袭人,如果太早外出锻炼易受“风邪”的侵害,轻者患伤风感冒,重者引发关节疼痛、胃痛、面神经麻痹、心绞痛等病。另外,黎明或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空气并不清新,因为植物在夜间放出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较高,需待日出后植物才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空气新鲜度才能逐渐增高。所以春季晨练 以太阳将出来时起床锻炼较为适宜。健身时间可选择14:00至20:00。研究表明,14:00之后,人体机能开始上升,17:00至19:00达到最佳。在春练过程中,既要选做四肢伸展的动作,又要顾全背腹和胸腰部的屈伸动作。在锻炼中或锻炼后,不要在茸茸草地上随处躺卧,因为这样会引起风湿性腰痛或关节炎。锻炼时的最高心率应在每分钟130至150次左右。锻炼时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因鼻子里有很多毛,它能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害。
三、要合理饮食。老年人持之以恒的锻炼,对促进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进程有重要意义。但在锻炼过程中还必须重视饮食,较合理的做法是练前补充一些低脂、容易消化的食品,作为运动时的能量来源,如牛奶、豆浆、富含纤维素的饼干或面包,运动后再正式吃一顿营养均衡、有足够水分的早餐。另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晨练前高血压患者应服降压药,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盒(盒中有救心丹、硝酸甘油等),糖尿病患者要带点糖果以防出现低血糖。服药后晨练,可有效地预防中风。
四、春练要跟着节气走。
春暖花开,是春练的大好时机,春季由于气候特殊性,春练时应根据节气变化而改变运动锻炼方式。立春时,此时健身应采用舒展肢体的大幅度动作,可练习护肝养生功,使肝气易于向外宣泄,不让肝气郁结于内引起精神抑郁等病变;雨水时,此时健身应采用舒缓平和的节奏和形式,避阴藏阳,蓄血养筋,以筋的有力收缩和张弛使关节运动自如。惊蛰时,此时健身宜在户外,吸纳天地间阳光,把盈溢之精血收藏于肝脏,滋养头目。春分时,此时健身就加快节奏,使肝气条达舒畅,以阻挡潮湿之气入内引起肝气郁结。如果春寒料峭,暖湿气流不能形成极峰而发生春旱,此时健身就需放慢运动节奏,使肝气平和,疏导亢燥春气。清明时,此时健身宜扩胸扭腰,抬臂踢腿,做体操、太极拳,排除郁结,扶正祛邪。
三不宜
不宜急。老年人早晨起床后,浑身肌肉都比较松弛,关节韧带也比较僵硬,四肢功能还不很协调,此时若急于进行活动,很容易发生韧带或肌肉拉伤等意外伤害。因此,老年人在开始锻炼前应该做一做准备活动,活动一下躯干及四肢关节。
不宜过早。初春的早晨,户外气温比较低,室内外温差较大。清晨人体感觉器官不够敏感,运动协调能力较差,心率、血压波动较大,血粘度也高。过早晨练,无论从生理功能、能见度、温差以及空气清新程度来说,对健康都没有益处,最好待日出之时。另外,老人早晨参加户外活动,宜选择避风向阳、温暖清静、空气新鲜的旷野、公园、广场等场所,不要顶风跑,更不要脱衣露体锻炼。出汗时,可以减小运动量或放慢运动速度,也可以稍加休息,千万不要脱去衣服以求凉爽,更不要让晨风直吹,防止因寒气侵袭而受凉致病。老年人新陈代谢较慢,早晨血压和体温都偏低,且经过一夜的消化,腹中空空,此时若外出进行体育活动,就会因热量供应不足而出现头晕、乏力等异常现象。因此老年人起床后应适当喝牛奶、蛋汤、麦片等,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防止脑血管发生意外。
不宜超量。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得法。得法就是讲科学。《后汉书·华佗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轻度晨练不易出现内分泌紊乱,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减少焦虑以及提高睡眠质量。晨练有度,微汗即止,才可见效。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条件下,在健身运动中身体活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易使身体受凉感冒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而且在春天身体需要一个阶段的调整才能适应较大的运动量。这时如果突然加大运动量,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消耗。患有心律失常、贫血、肾功能不好和肝脏有问题的老年朋友最好不要进行晨练,或者进行一些小运动量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