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俺爱你有多深,俺爱你有几分……月亮奶奶代表俺的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派山东琴书传承人姚忠贤2月25日用山东琴书改编了这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把300多岁的经典民间曲艺“穿越”到今天。然而就当在场的人正痴迷精湛的转音拖音时,姚忠贤突然收声道,“如果俺再不唱下去,你们就再也捞不着听了!”这正是74岁的姚忠贤最大的“心病”----传人难觅。(2月26日光明网)
济南曾因曲艺 繁盛闻名,被誉为“曲山艺海”,产生了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章丘梆子等民间艺术。据悉,目前济南市拥有包括山东琴书在内的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山东琴书传承人,姚忠贤每天坚持练功,山东琴书已经伴随他走过了60个春夏秋冬,但他依旧执拗于此生最爱。他不相信山东琴书会这么断了!这种拗劲是可嘉的。但是,残酷的戏曲市场是,姚忠贤目前仅有2位正式徒弟,且都为女性,而山东琴书的表演风格要求必须有男性演员参与,无奈姚老只能在人海中寻寻觅觅。
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观众的欣赏口味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国门洞开后,外国各种流行乐的引进,地方戏曲受到较大冲击。应该说,不单单是山东琴书,不少地方戏曲都面临后继无人甚至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我们不得不承认,从城市到农村,从老年人到年轻人,喜欢欣赏山东琴书的人不可能越来越多。笔者作为一个山东人,你问俺爱山东琴书有多深,俺爱山东琴书有几分,还真的不好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面对此种情形,我赞同做好传承工作,但同时也觉得大可不必成了“心病”。
必须看到,山东琴书毕竟是老的曲艺,再加上此种艺术多为“口传心授”,一时出现“后继无人”是一种正常现象,用不着大惊小怪。当然,一方面,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帮助传承人寻找合适的继承者,并争取给予继承者一些政策鼓励,以此促使古老的中华曲艺得以留存。另一方面,山东琴书这门艺术到底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人民大众的喜爱程度。从这个角度说,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人民,而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有鉴于此,我们对待地方戏曲应该保持一种平常心态,既积极设法传承,又不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这该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