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30年前,全家只有50元钱,他却借款7000多元买来一台电影放映机。30年来,他走过了豫鲁苏皖交界地带无数个村庄,义务放映了无数场电影,收获的是一贫如洗的家境和一个“李电影”的名号。不过,让他骄傲的是,他现在走到黄河故道沿岸村庄,很多人会跟他打招呼或“撂根烟”。“只要有一个人看,我就会放,这辈子,除了给乡亲们放电影,我还能干什么?”他说
。
着迷
借款7000多元购买放映机
11月24日下午,虞城县张集镇芦庙村,54岁的李明生在自家苹果园中搭建的院落里,摆弄着他心爱的放映机。他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放映机上的每一粒尘埃,这台陈旧的放映机上,记载着他无限的辉煌与辛酸。
“那一年,我是着了魔。”李明生说,30年前,全家只有50元钱,他却借款7000多元,到南京买了一台氙灯牌电影放映机。
当时,刚从部队退伍返乡的李明生,还极不习惯乡村生活。没有电,全村夜晚只靠煤油灯照明,那时候的年轻人还没人外出打工。很多个夜晚,年轻人聚在一起赌博,有人输了钱就会偷盗,打架斗殴的人也多。
李明生在部队干过放映员,他萌生了买电影放映机的想法:用自己的放映技术,给村民带来娱乐,让村民从电影里受到教育,改变陋习,感受外界新鲜的生活气息。
这个想法得到了村委、镇政府的支持。但买放映机的钱,还得李明生自己出。他开始借钱。当时大家都没钱,他借到最大的一笔钱是700元,一般多是30元、50元地借,后来实在凑不够,就到银行贷了2000元款。
李明生的初衷是,买个放映机巡回放电影,挣点钱,既可以贴补家用,又可以为农民带来欢乐。后来的实践中,他挣钱贴补家用的想法根本没法实现,直到现在,他购买第一台放映机的贷款还没还清,另外还欠着2万多元外债。挣不到钱,他干脆就义务放映:“落个好名,能为群众办好事,不挣钱也中。”
辉煌
有人狂奔高喊“李电影来啦”
“李电影”这个绰号,在豫鲁苏皖交界地带,在黄河故道两岸,几乎妇孺皆知。
李明生居住的村庄,就在黄河故道南岸,向北5公里,就是山东地界。李明生在张集镇放电影出名后,山东单县的村民也纷纷前来请他。后来,他走过了豫鲁苏皖交界处的很多个村落。
“有一次,我去山东一个村放电影,路上车子坏了。等我修好自行车赶到场地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场地上的3000多人都没走,好多人用板车拉着一家老小,跑10多里路来看电影,那么多人都在等我……”李明生说,他还没进村,就有人一路狂奔高喊“李电影来啦,李电影来啦……”他被人像“请神”一样簇拥着来到场地中心。那个场面,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时,放一场电影50元,而租一个片子一般20元,放一个片子不过瘾,一般都是放两个片子。放一场电影,除去发电机的汽油钱,挣不到10元。
好多村春季放完电影,秋后才给结算。还有的欠款,根本就要不到。直到现在,山东一个叫土疙瘩的村庄,还欠着李明生1000多元放映费没给。
后来,只要有人请,不管给不给钱,李明生都去放电影。因为他喜欢观众的癫狂,喜欢被人簇拥,喜欢孩子们跟着他的车子奔跑呼喊:“李电影来啦,李电影去赵庄,快去喊人占场地……”
每一场电影都有三四千人观看。观众越多,李明生就越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他说:“放电影也来劲。”
他还巡回给敬老院的老人免费放电影,因为老人们走不了远路。
某敬老院的一位老人,临终前想看李明生放的电影。有人给李明生捎话,他马上就到敬老院去放了电影。老人拉着李明生的手说:“能看上电影,死了也值了。”
记者问:“你一共义务放映了多少场电影?观众大约有多少?”
李明生说:“观众数不清,大约有几百万,放的片子要是用解放卡车拉,10车也拉不完。”
另外一组数字,也能印证李明生义务放电影的情况:30年里,他用坏了3辆架子车,骑坏了9辆自行车、1辆摩托车,义务放电影行程达14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