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女士的“史上最贵微博”见诸媒体后,网上近日又曝出天价QQ。河南的姜先生10月底去印度尼西亚,上了一个半小时QQ,欠费3.4万元,“足以买一辆QQ轿车了”。
姜先生称:“我之前在美国出差,使用iPhone浏览网页,仅仅三天时间,回来查询账单费用高达1.2万元”,这几天,这样的网帖不少,网民的共同感受是,知道手机漫游国外上网很贵,没想到贵到这么离谱的程度,如果事先告知,“打死也不用手机上网”。
很少有人讲得清“流量”
尽管现在不少人赶时髦用上了智能手机,地铁里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的“智能一族”,但对于手机上网按流量计费,一个计量单位“KB”到底有多少流量,很少有人能讲得清楚。记者做了一个小范围调查,20位用手机都在10年以上、几乎都已更换为智能手机的“资深手机族”,只有一人知道用智能手机上网“上完网要彻底退出”。还有一位手机用户,觉得新鲜,下载了不少软件,平时也不用,面对手机“更新软件”的提醒,按下了“确定”,账单上就多出了几百元的超出套餐的超额流量费,从此,他再也不敢随便按“确定”了。而有些后台默认自动推送、自动更新的手机,更是让手机一族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手机“偷了流量”。
“自学成才”弄懂流量费
买菜要弄懂农药残留,上超市要研究配方表,算一算反式脂肪酸有多少,现在做个消费者需要自学的东西真不少。如今用上了智能手机,又要学习上网流量概念。
除了告知还需解释清楚
推出3G服务,让手机族的天地一下子宽了许多。但关系到上网资费的公共政策,运营商除了尽到告知义务,事先而不是在用 户投诉后进行告知,同时,运营商更有对资费政策清楚的义务,像手机上网,除了在网上公示资费表,还需明明白白解释清楚,对于在国外看视频、电影,可能要花数千上万元“说说清楚”。
“流量”是个啥玩意儿
北京的金女士花了3900元这样的大代价,弄清了在俄罗斯发微博是如何“消费”掉数不清的“KB”的。
如果你今天去菜场,菜贩告诉你“今天青菜每克只要0.001元”,你一定认为“有病”。然而,在手机上网消费中,就是这种以“KB”为计量单位的“流量”计算法让不少手机族一不小心就可能栽个大跟斗。
上网流量的计量单位是“KB”,那么一张图片、一个网页、一个下载程序更新、一部电影有多少“KB”呢,记者致电联通客服热线,客服人员的解答是“要看多大的图片,网页上有多少图片,下载的程序有多大而定,讲不清楚”。
客服人员讲不清楚,用户就要靠自学。经过一整天请教专家、加上自学和朋友间讨论,终于对流量弄懂了大概。1KB=1024字节=512个汉字,1M=1024KB,1G=1024M,除非浏览纯文字的网页,发几段文字,消费不了多少“KB”外,浏览网页、下载点东西、在线听听歌、看部电影,产生的流量都需要以M甚至G来计量,一张图片可能有几百到上千“KB”,看十几分钟的视频就要消费30M左右的流量,如果是在俄罗斯观看,需要花的银子就是3000元,清晰度高一点的电影流量更惊人。手机在本地上网,都可算在套餐内,一旦漫游到国外,看着便宜的每“KB”1毛钱甚至1分钟,算下来就是天价了。
同时,手机上网,上行、下行都要算流量的。本报记者 沈敏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