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美债务问题愈演愈烈,欧洲经济数据不佳,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震荡下跌状态。对于大宗商品的后市如何看待,对中国经济发展又将产生何种影响?本报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影响大宗商品走势的因素错综复杂,业内人士对此看法不一,有的认为由于缺乏新的刺激政策和外部疲软的经济环境,大宗商品或将持续下跌;亦有人认为大宗商品正处低点,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反弹。
大宗商品出现震荡下跌
2011年以来,美元
等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地缘政局动荡、严重自然灾害以及新兴经济体需求旺盛,供求关系偏紧等多重因素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行。进入10月份以后,虽然受到欧美“双债危机”恐慌气氛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环比回落,但很快转为上升。目前,从总体上说,大宗商品呈现出震荡下跌的状态。
在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徐振宇看来,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因为大宗商品是周期性非常强的商品,经过大幅上涨后下跌也属正常,比如黄金、铜、石油、农产品等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这是挤出泡沫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全球经济不景气,欧美经济不明朗,新兴经济体为抑制通胀普遍采取紧缩政策的大背景,资源性商品出现现在的走势是正常的。
“今年下半年,欧美经济依旧未能有大的改善,甚至越来越差,债务问题困扰整个欧洲,因此,大宗商品也出现了连续的下跌。”武汉黄金交易公司黄金高级分析师刘培军对本报记者说。
不过,相对于整体市场的弱势,国际油价的表现依然“风光”。“除了受市场整体的恐慌情绪影响,地缘政治也对油价提供了强劲的支撑。”徐振宇表示,11月份以来原油价格逆市上涨,但这样的上涨应该是短期的,不具有长期上涨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