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文革:用知识改变命运
王铁牛出生在艺术世家,父亲王盛烈是关东画派的创始人、中国画艺术大师。优秀的艺术基因让王铁牛从小就对绘画显露出过人的天赋。练习素描、学习写生、培养书法,他的童年在艺术的陪伴与熏陶下过得格外美好。
世事难料,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彻底改写了王铁牛本该一帆风顺的命运。
“我父亲被打为反革命分子,他带着高帽,挂着反革命的牌子被红卫兵押解回家,全家人在一起抱头痛哭。”家庭的变故如晴天霹雳一般冲击着王铁牛的心灵,那种悲愤无助的情绪让他每每回忆起来都记忆尤深。
1968年,18岁的王铁牛响应国家上山下乡运动的号召,顶着 “黑五类子弟”的名声来到当时的辽宁省台安县六间房生产大队进行劳动改造。他在东北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过着缺衣少食,睡觉都要落下一层霜的艰苦生活。
幸运地是,王铁牛并没有被糟糕的生活所击倒,也没有向无情的命运低头。“虽然我现在的境遇很差,但是我不能没有思想,没有文化,没有头脑,唯一能改变我自己的就是学习,我当时最想干的一件事也是学习。”
从那时起,王铁牛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点着小煤油灯开始学习《列宁文集》、《马列美学艺术原理》等仅有的书籍。长此以往,知青点还因为他看书耗费煤油过大的问题与他发生过不小的矛盾。
王铁牛创作油画。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摄
为了不让别人说闲话,王铁牛只能通过多干农活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经常是白天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深夜抹黑抓紧时间学习。没有书看了,他就四处找书看,一本唐诗300首他能倒背如流。“那时我看见什么书都是亲的,读书已经成为我基本的生理需求。”王铁牛说。
因为有知识,懂文化,会文艺,王铁牛终于从知青点的青年中脱颖而出,被选中做了青年点的老师。有了这个宝贵的机会,他开始大展拳脚。
“我带领孩子们组建文艺宣传队,吹啦弹唱,自排自演京剧《智取威虎山》,过年过节为乡里乡亲写对子做标语。一天天很忙活,但是我的内心非常满足。”
“青年点有个能写能画的王铁牛!”慢慢地,王铁牛成了知青点乃至整个台安县的文艺骨干。1972年,有着反革命家属身份的王铁牛第一批被抽调回城。
十年文革,带走了王铁牛15岁到25岁最宝贵的青春岁月。他感慨地说:“我很感谢那十年的困苦、挫折与灾难,正是这样经历遭遇锻炼了锤炼了我的意志品质,我也懂得要在奋斗中去与命运抗争,改变自己。这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1989年春,王铁牛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攻克锦州》全景画绘制的工作现场。本人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