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声音
已整改2.14亿元
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负责人
制度管理均存问题
截至今年10月底,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已整改2.14亿元。同时,通过重新调整项目等,清理消化长期结存扶贫款1.45亿元。
对于问题成因,该负责人认为既有制度层面也有管理层面的原因。首先是扶贫资金投入渠道分散,统筹管理不够。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有10类专项,涉及7个主管部门,各部门专项之间、同一部门扶贫专项与本部门其他 专项之间支持内容存在交叉重复,各环节缺乏有效沟通,经常出现多项资金投入同一项目、同一成果冲抵多项任务的现象。
其次是扶贫工作权责不够协调,相关监督管理缺失。地方政府承担的扶贫开发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权责不对等,导致省级政府监管责任不够明确和具体,县乡政府重资金申请、轻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造成扶贫工作监管责任不落实。
完善结构强化考核
这次审计建议研究完善财政扶贫投入机制和支出结构。首先,要理顺和明确各级政府扶贫开发职责,对中央涉及扶贫开发工作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进行清理整合,做到项目统筹安排和资金归口管理,强化县级政府权力和责任,提高扶贫工作规划和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调整财政扶贫资金支出结构,重点投向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于竞争性的产业化项目应主要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切实增强扶贫开发的造血功能。
此外还要强化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扶贫项目实施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已完工但暂时无法投入使用的项目,要及时完善配套设施,推动项目早日发挥效益,防止形成损失浪费。
□专家建言
资金使用应透明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
信息公开社会监督
竹立家认为,这次检查反映出扶贫资金使用还缺乏更为严格的管理,这导致走后门、看面子,有无过硬关系、领导一言堂等因素都影响了资金正常使用。有些资金因此被闲置、浪费或者贪污,还有的发给了不符合条件者,符合条件者却得不到应有的资金。
他提议可考虑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公开机制,将扶贫资金信息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对专项资金的规模、扶持范围、扶持条件、分配依据等信息都予以公开,通过社会监督使资金使用更为公平合理。
由于扶贫资金属于财政转移支付的一种形式,他建议人大部门今后必须对扶贫资金加强管理,从使用方向到分配对象等都必须强势介入,不能仅由当地政府说了算。
严格申报加强监督
同时,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督检查,严格追究责任;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加大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于近日社会热议的一些地区挖空心思、削尖脑袋要当贫困县,当了贫困县后甚至开大会热烈庆祝的情况,竹立家分析,这主要是利益之争。他介绍,目前部分贫困县获得的扶贫资金,甚至能占到当地财政总量的一半左右。要钱这么容易,很多地方就不愿花力气发展经济自己挣钱。而随着各种优惠和扶贫资金的到来,个别领导干部从中分羹,这导致部分扶贫资金没能真正用于扶贫,“官肥民瘦”时有出现。
他建议在进一步严格贫困县申报条件的基础上,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应该加大“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力度,让企图借此腐败和逐利者偷鸡不成再蚀把米。只有这样,争夺贫困县的热度才会理性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