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新国标再次引发热议,诸如“乳品相关标准被大企业绑架”、“部分企业私下接触专家”“关键性指标在最后一刻被推翻”、“要求公开乳品新国标起草过程”等不绝于耳。
对此,有网民认为,乳品新国标再次引发争议,除本身存在问题外,深层次原因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也有网民表示,国家标准是“公器”,化解质疑必须从标准制订程序、原则入手,制定细节也应向公众公开。
对乳品新国标有疑惑
有网民总结了
新国标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新国标”涉嫌被大企业绑架;二是新国标讨论形成的终审稿中两项关键性标准(即每毫升鲜乳含有的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 百 克 鲜 乳 蛋 白 质 含 量 不 低 于2.95克)在最后“被神秘翻盘”,有暗箱操作之嫌;三是具体起草单位和个人并没有公开,标准制定过程不透明。
署名“大脸娃”的微博指出,从最受关注的两个指标之一———生鲜乳菌落数来看,按照某些专家的说法,老国标将菌落总数分4个等级,一级低于50万个/毫升,四级低于400万个/毫升。新国标将最低门槛调整为200万个/毫升,实际要求更严了。但要知道,欧盟与美国的此类标准是10万个/毫升,相比较而言,显然我们的标准非常落后。而生乳蛋白质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 .8克,比原来标准降低。
署名“碗面茶”的微博指出,虽然按照有关部门负责人所言,企业代表只参加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立项与起草环节,根本没有参与征求意见、审评报批等环节。但最终的菌落总数标准与企业起草标准暗合,恐怕不是偶然,据此称乳业巨头绑架了乳业新国标并不为过。而卫生部官员的回答,只是就乳品新国标的制订程序正当性而言的,并没有提及乳品新国标的某些关键数据是否体现了乳业巨头的意志,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