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日,今年共有583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减持,其中报喜鸟累计减持102次,涉及股东53人,套现6755万元
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自家公司股票的行为,往往留给投资者的印象是公司的主人不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于是乎,股东减持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据《证券日报》记者通过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日,沪深两市总共有583家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自家公司股票,涉及减持股票数量61亿股,套现总 市值达849亿元。而去年同期,沪深A股总共有558家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公司股票,减持股票数量为49亿股,套现金额为598亿元,从数量上来看,今年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数量和套现金额分别高于去年同期的24.5%和42%。
中投顾问IPO咨询部分析师杨文柳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减持的本质意义是大股东对企业后续发展看空,一方面,在当前紧缩货币政策以及海外市场萎缩的影响下,部分企业订单量、信贷融资渠道都受到影响,再加上企业盈利能力受到成本与市场两方面的压力,由此导致股东减持现象出现。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上市企业的资金状况不容乐观,有部分企业采取减持融资的方法(占比较少)。
报喜鸟减持次数
最多达102次
据统计,存在股东减持的583家公司中,其中,有142家公司在10个月内只有发生过一次减持。而减持次数超过30次的有14家上市公司。其中报喜鸟(002154.SZ)在今年前10个月内股东减持次数多达102次,涉及股东人数53人,减持股票数量为503.05万股,减持套现参考市场为6755.63万元。而从WIND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到,减持报喜鸟的股东类型中,多数来自公司高管,个人减持的仅有吴真生一人,其分4次减持共减持公司股票数量318万股,减持总市值为4863万元。另外,在报喜鸟减持的股东名单中,还有公司董秘方小波、法人代表周信忠等。
对于报喜鸟的频繁减持公司股票,杨文柳表示,报喜鸟在2010年12月份-2011年1月份第一次大规模减持77次,此次减持的原因在于行权价格与市价之间的差值较大,股权激励成为管理阶层获取利润的直接途径,这一减持事件无重大负面影响;第二次减持则由于经营者在经营思路上出现分歧,个人因素占比较大,对比2011年1-9月份报喜鸟的经营业绩,这与企业后市发展的关联性不强。
另外,减持次数仅次于报喜鸟的则是云海金属,股东减持次数为74次,涉及股东人数12人,另外,山下湖、四维图新、实益达、联信永益、中兴通讯等公司的减持次数也在35-60次之间。而涉及减持的股东人数中,除了报喜鸟外,就属中兴通讯了,21个股东涉及的股票减持次数多达37次,涉及股票数量4637万股,套现总市值11.84亿元。
从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票数量来看,583家公司中,减持股票数量超过1亿股以上的有12家,其中,TCL集团减持股份最多,涉及股东8人,通过11次减持,总共减持公司股票2.4亿股,套现市值9.8亿元。其次是海通证券、国恒铁路,减持股票数量分别为2.29亿股和2.07亿股,套现总市值为21亿元和8亿元。
从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套现金额开看,减持套现金额最大的当属海螺水泥,2个股东经过7次交易,卖出股票数量1.14亿股,套现参考市值为31.93亿元,其次就是宏达股份和海通证券,而这两家上市公司仅有1人减持公司股票,分别套现22亿元和21亿元,最终,海螺水泥、宏达股份和海通证券套现金额排在538家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名单的前三位。
制造业成为公司股东
减持“重灾区”
在发布减持公司股票的584上市公司中,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行业,按照证监会行业划分,有来自综合类、制造业、信息技术业、社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农林牧渔、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电力煤气及水,采掘业、传播与文化产业。
而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最多的行业当属制造业,据统计,涉及到减持的上市公司中有369家来自制造业,65家来自信息技术行业,建筑房地产业有43家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公司股票,除了以上三个行业的上市公司遭到股东减持多外,批发零售、采掘业分别有20家和12家上市公司遭到股东的减持。
而从去年同期来看,制造业也是排在减持名单的第一名,是什么原因导致制造业上市公司股东频频减持套现呢?
对此,杨文柳表示,制造业成为减持行业最多的领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的上市企业结构中,部分传统制造业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在原材料成本、人员成本两方面的压力下,行业发展潜力逐渐流失,股东减持属于正常的市场调节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现金流的抑制作用明显,而制造业对资金的要求相对较高,从而制造业在通胀市场遭遇的经营压力相对增加,从而在业绩表现方面较为“乏力”(一般表现为高负债发展、现金流量持续下降,不一定表现为盈利能力下降)导致股东对企业后期发展看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