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易·威登的北京旗舰店,一个帆布包卖到近万元,但门口常有人排队等候,满载而归的顾客脸上似乎都挂着“物有所值”四个字。就在路易·威登所在的这间高档商场的本土品牌门店里,我却多次听见这样的质疑,“就这么点布,还是中国牌子,卖上千元,这不是抢钱吗?”每当此时,我总是忍不住为中国品牌叫屈:同样的消费者,为何对待本土品牌与对待洋品牌的态度如此不同!当中国奢侈品消费已跃升为世界第二时,为什么中国品牌没能分到一杯羹?国货就只配卖“白菜价”?(《人民日报》8月8日)
关于国货为啥就只能卖个“白菜价”的原因,其实分析起来却是很复杂,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一个消费习惯的问题,还牵扯到诸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消费观念,品牌认可度,民族文化心理,消费心理学,以及国外品牌推广策略等等方面的问题,但如果 真的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国外品牌的品牌美誉度积累上有着不同于国货的“过人之处”。
其实无论是路易威登还是苹果手机,他们之所以能风行全世界,让全世界的白领阶层都能为之忠实和心甘情愿享受“高价格甚至低品质”的商品提供,根本原因还是几十年甚至是百年品质的小心呵护和对商品价值的忠诚体现。既让消费者觉得买得物有所值,又能在商品品质的坚守中体现品味和档次,而且能耐得住寂寞,长期坚守一定的产品质量准则底线不丧失,甚至在面临重大发展扩张机遇时能依然把品质放在首位,就如当年的兰博基尼跑车的发展战略一样——品质在先,保持量的稀有和质的超越,则市场价值和品质就不会有太大波动,消费者尤其是高端消费人群对其信心就会长期保持,说到底,目光长远,不随波逐流,不看眼前小利,这是很多国外奢侈品牌立身的根本。
而反观国内的某些企业甚至是明星企业,却经常因为一些产品质量问题暴露出其企业的短视目光,虽然一时间可能会因为偷工减料赚取了一些蝇头小利,但时间久了,总有暴露问题的时候,再想挽回消费者信心就难了。其实无论近年来的三鹿奶粉还是最近刚刚轰然倒下的“达芬奇”家具和“双汇”火腿肠,都是拿企业品牌做赌注进行豪赌而必然失败的典型。这样的企业即使在企业信誉危机过后,生产出质量再过硬的产品,想要挽回消费者的信心恐怕也是难上加难,因为国人已经被骗了不是一次两次了。死不认错、错上加错的企业危机公关方式不仅漠视消费者,更是让很多国内消费者伤透了心。对国产货整体信心的丧失不仅危及了不诚信的厂家,而且顺带也让一些诚信经营的企业陷入“被怀疑”的境地,这种不信任也捎带解释了为什么国人走出国门后购物都那么慷慨大方——因为国内的产品质量实在是不知道该信谁,或者说还有谁可信……
有些人将国产货的白菜价归结为洋货凭借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霸道经营,其实这只是表象,真正该总结归纳的,是我们的商业伦理体系,是我们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