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既需要加强行政监管,更需要行业协会带领各企业实现“行业自觉”
日前,围绕食醋的安全性和添加剂问题,媒体与山西醋业协会及有关监管机构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两种意见的对决,一方面让消费者感到迷惘,另一方面也再次暴露了食品安全机制的脆弱。
山西陈醋的安全性到底如何,相信有关部门通过认真调查能够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但由此我们看到,从苏丹红到瘦肉精,从敌敌畏到吊白块,从地沟油到三聚氰胺,食品安全的一波又一波拷问,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所有这些让人揪心的传闻或丑闻,其实是现代食品工业发达后食品添加剂兴起的“副产品”。添加剂本非罪,它引发的诸多问题,终究是人为造成,这一局面,既是利益诱惑使然,更有管理失范之责。
这次食醋之争,山西质检中心急于为山西醋业撇清,体
现了监管者片面维护经营者利益的护犊心态;而山西醋业协会更是充当急先锋,对揭露者威胁有加,也反映出行业协会的偏颇立场。许多时候,正是因为生产者和监管者都没有重视公共安全利益,导致食品安全在事前防范、事中督查、事后救济方面都出现纰漏。
要真正维护食品安全,首先需要有关政府部门恪尽职守,以一个中立者的角色,督促生产者依法从事,并对违法者严格依法处罚。在这方面,质检部门有一个重要工作,那就是根据《食品卫生法》规定,督促有关行业协会就其本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并从对公众安全负责的角度,审定这些标准后予以公布实施。考虑到食品安全的特殊性和敏感性,质检部门可以确立“无标准禁生产”原则,要求一切食品行业必须先制定合理标准才允许生产销售,这就能防止一些企业借“无标准”之由滥用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