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沪深股市未能延续前日“V”型反弹继续走强,受石化、钢铁、地产、银行等权重股全线走弱拖累,股指大幅下挫,沪指失守2900点,反映主流机构对未来宏观基本面预期仍存在较大分歧。我们认为,节前市场再度强劲上行的可能性不大,物联网、智能电网、国庆概念等局部性热点或可活跃市场人气,但权重股面临的融资压力将制约指数表现。
多空分歧仍在基本面上
虽然已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如新增信贷、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以及央企经济效益指标等,但这并不能完全打消机构投资者疑虑,而近期一些先导行业反映出来的数据加重机构观望情绪。
“内需看地产,外需看出口”,这是目前国内投资者观察国内 经济运行状况较通用的方法。9月份属于住宅消费旺季,但从部分一线城市所反映出来的住宅消费数据并不理想。
比如,北京9月份前两周商品住宅期房日均成交量为326套,创下今年3月以来日均成交量新低;而上海上周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较前一周下滑14.27%,成交均价则微跌1.5%,这是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连续第4周回落。与去年同期不同,住宅销量的下降并不会影响开发商的资金链,上半年已赚得盆满钵盈的开发商亦没有降价促销动力,但高房价已严重压缩刚性需求,缺乏成交量支持,亦会影响开发商加大投资的热情。
从目前钢材价格来看,寄希望房地产业拉动上、下游投资的预期仍需要时间来验证。根据“我的钢铁”网调查,上周钢价继续下跌,而国内大型钢企沙钢继9月中旬下调钢价之后,21日再度下调9月下旬的线材以及螺纹钢的价格。
8月份各国公布的经济数据均显示出经济复苏迹象,令市场憧憬未来几个月国内出口将复苏,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在轮胎特保案示范效应下,各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开始增多,如美国钢铁公司提请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某些钢管征收高达90%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巴西外贸委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征收12.47美元/双的临时反倾销税等。虽然全球经济正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步入复苏边缘,但各国失业率仍在上升之中,目前的复苏被定义为“无就业式复苏”,各国政府都在为解决本国高失业率而努力,而传统制造业是容纳就业重要渠道,因此,在这个领域国与国之间博弈将会比较激烈,未来中国出口环境依然严峻。
扩容压力仍需消化
8月份储蓄存款减少额较7月份大幅增加,被市场认为是存款加速活期化的征兆,近期股市开户量增加也表明居民存款在流入股市,但资产的供给压力也不容忽视。
首先,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较大。上周万科、浦发银行相继宣布百亿以上巨额融资方案,根据WIND统计,今年已完成增发(含定向增发)上市公司达到90家,累计融资达到1766亿元,而公布再融资预案又多达231家,欲发行538.5亿股,募集资金超过3500亿元。
其次,大小非减持有加速迹象。根据WIND统计显示,8月份有72家上市公司股票被减持,累计4.9亿股,市值约为54.5亿元,而9 月份截至目前,已有90家上市公司股票被减持,累计5.5亿股,市值约为48.1亿元。10月份是全年大小非解禁的高峰,两市解禁限售股规模高达2万亿以上,虽然大部分属于国有股,实际减持量可能没有想像那么大,对投资者心理仍将形成压力。
防御型品种是首选
对后市看法的分歧,已体现在基金仓位变动上。最新监测显示,基金股票仓位已连续4周回落,5大基金公司股票仓位表现各异,易方达、华夏对后市较为乐观,仍保持较高仓位水平,嘉实、南方已回到中性仓位,而博时则大幅降低股票仓位。
虽然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未来经济复苏进程会低于预期,在中性预期情景下,目前A股的估值对股指仍有支撑,譬如截至昨日A股市场上多家银行AH股股价形成倒挂,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AH溢价率都在-5%以上,但市场面临的诸多压力却必须正视,而且这些压力亦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化解的。因此,我们认为,节前股指将难有大的作为,而更多维持区间震荡。
投资品种上,我们更倾向于防御型品种,以内需为主导,且行业前景较为清晰的上市公司值得关注,如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能源、智能电网,与国内消费升级相关的汽车等产业,以及处于稳定增长期的医药、商业百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