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击影响
普京强力反恐 再次走上前台?
普京30日下令俄安全部队设法抓获地铁爆炸的策划者,“即使在下水道里也要把他们找到”。分析说,普京这番话让人想起他刚当总统时的表态,他当时说“如果在厕所里遇到恐怖分子,就把他溺死在马桶里”。随后,俄当局铁腕清除车臣武装分子。
观察家注意到,普京2008年把总统“让位”给梅德韦杰夫之后,梅氏对高加索地区采取了相对温和的策略。今年年初,梅氏宣布成立北高加索联邦区,任命赫罗波宁为总统驻该联邦区全权代表兼俄政府副总理,目的在于振兴北高加索地区经济并完成反恐任务。
分析说,俄政坛强人普京之前对梅氏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不同了,恐怖分子袭击到了首都, 普京很可能会进一步中央集权,并对高加索地区的分离势力采取相当强硬的反恐政策。
■袭击原因
选准时机地点袭击 制造最大影响力破坏力
袭击发生在早高峰期间,在市中心而且是靠近克里姆林宫、俄联邦安全局(前身为克格勃)总部的地铁站,表明袭击者是精心策划过的。
俄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说,恐怖分子想用袭击来恐吓社会,早高峰期间在地铁里制造爆炸案的目的是想扩大恐怖袭击的影响。
袭击发生后,一个跟车臣分裂分子有关的网站自称对爆炸案负责,不过俄官方尚未证实这一消息。本报记者昨晚登录这个网站发现,内容多是谴责普京就任俄总统期间在高加索地区犯下的“罪行”,称29日袭击是“血债血还”“由普京负责”。而且,这个网站长期以来反对俄联邦政府,因此,不排除它是“故意”认领袭击。
包括俄官员在内的很多人士,根据袭击手法等分析,认为29日的爆炸最可能是“黑寡妇”策划实施的。“黑寡妇”的成员多是已故车臣分裂分子的妻子、姐妹,她们发誓为死去的亲人报仇。这一组织的头目巴萨耶夫(2006年自己处理炸弹时遭炸死),曾宣称有一个营的“黑寡妇”(约500人),但有报道说只有30-40人,确切数目说不清。
2001年,“黑寡妇”人弹发动第一次袭击。截至本月29日的袭击,“黑寡妇”共参加了大约26起袭击,致死近900人。
包括车臣在内的高加索地区,到底有怎样的血海深仇?袭击者的深层动机是什么?
数百年战争血泪 寻求独立之心从未死过
从15世纪甚至更早以来,高加索地区由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直是诸强争夺的对象,战火从未断过。
1895年,俄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高加索战争,把车臣纳入版图,但未能实现完全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部分车臣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1944年,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政府军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将几乎整个车臣民族强行迁出家园,并撤销了车臣的自治共和国地位。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方才得以恢复。
1989年后,苏联剧变,民族分离势力在高加索地区严重膨胀,车臣等自治共和国流血冲突日益增多。1991年苏联解体后,车臣人希望获得格鲁吉亚(原属于苏联版图)那样的独立地位,一度发表了独立宣言,但未获得俄罗斯承认。
随后,1994年-1996年、1999年-2000年分别发生了两次车臣战争,胳膊拗不过大腿,渴望车臣独立的一方总是血流成河,输给俄罗斯政府军。
尽管如此,寻求独立的部分车臣人从未死心,从常规战转向极端、恐怖袭击。由于高加索地区经济不景气、失业严重,车臣的分裂主义组织、恐怖组织,用重金招募了不少成员,还利用宗教信仰诱骗、培养自杀式袭击者。
“黑寡妇”成员,多数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生存艰难,加上失去亲人带来的仇恨、被极端的宗教思想洗脑,极易成为恐怖组织的女人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