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晶报》评论部主任李鸿文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千把字的评论。恐怕李鸿文做梦都没料到,这篇叫《网友过河了,官员就别假装摸石头》的评论会给自己带来一场官非。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这篇评论里李鸿文不点名地批评了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针对强拆发表的微博,认为他是在支持“强拆”,并嘲笑道,“网友都过了河,官员还在假装摸石头。”伍皓不高兴了,很快就发私信给李鸿文,声称正式以名誉侵权起诉他和晶报(随后又宣称放弃了对《晶报》的起诉,因为《晶报》没有发表该评论)、中国青年报,分别索赔10万元,并已全权委托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伍皓特别声明,索赔30万元“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普及法治精神。”
在重庆公安局长王立军的“双起”谈话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实质性的案例。考虑到伍皓所在单位云南省委宣传部暂时没有参与起诉的迹象,伍皓在微博里也一再声明,不会动用公权力起诉,因此,可以称之为“单起”。好了,这场华丽丽的“单起”大戏即将拉开帷幕,掌声在哪里?尖叫声在哪里?
李鸿文的评论文章到底有没有侵犯到伍皓的名誉权呢?我不了解内情,也不是法律专家,不予置评。但我比较认可伍皓的做法:一切民事纠纷都纳入司法渠道解决;虽然在目前看来,这个渠道也存在诸多问题。作为一名非常有个性、长期奋战在微博第一线的官员,伍皓不像是一名官员,或者说,是官员队伍中的异数。或许正因为此,在官员们动辄以“跨省追捕”为乐的今天,在权贵们擅长采取“暗箱操作”的今天,伍皓才会放弃了“跨省追捕”,甚至明确表示在法院立案之后,他就不插手具体诉讼,把一切交与律师打理。这种敢把一切都摆到台面上来说的姿态值得赞许,我以为,更值得官员们学习。
有网友在评论中劝告伍皓息诉,毕竟,这可能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官司。但我还是认为,这场官司应该按计划打下去。如果伍皓输了,很正常;虽然作为高官,面子上不太好看,可尊重法律程序、依法办事的帽子着实舒服。如果李鸿文和中国青年报输了,也很正常;这将会使得评论作者和媒体在发表评论时,说话更负责一些,笔底更慎重一些,从而有力提升他们的公信度。因此,不管他们谁赢谁输,中国的法治建设会赢,中国的舆论监督体系会赢。套用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句话:这是伍皓和李鸿文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中国迈出的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