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为“Tuhao”一词做了一档节目,探讨中文词汇的影响力。牛津词典方面也关注到了“土豪”、“大妈”等中国热词,并有望明年被收入牛津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媒体对“Tuhao”的关注,也引发了他们的兴趣。很多网友觉得这是个欢乐的事情,这种真正的“土话”受关注才显得“接地气”。11月18日人民网
“土豪”裹挟 着“大妈”引起网络世界一阵狂欢,并且有望进入牛津词典。此消息一出,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尽管牛津词典很牛,但我以为,“土豪”一词被牛津词典收录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媒体用不着这么起劲鼓噪,国人更不应为此感到欢乐。
其实,“土豪”这一网络热词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土气的富豪”,被用来形容花钱无脑的人和极爱炫耀的族群。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当知道,“土豪”这个词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原意是指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甚至是有钱有势的恶霸。解放前,“土豪”曾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对大地主的统称。“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更是耳熟能详。若论影响力,“土豪”的前身一定比现在更大。为什么牛津词典早不收录,晚不收录,偏偏在“土豪”有了延伸意义的时候考虑收录?
联想到不久前网上有一篇文章,将“在公共诚大声喧哗、在地铁上推搡、噪音干扰体育赛事、聚会不顾外国朋友在场仍用中文交流、穿睡衣上街、在阳台上晾晒内衣裤、在公园跳广场舞”列为“美国人眼中华人的七大恶习”,竭尽丑化华人之能事。
并不否认,的确有少数中国人有一些“坏习惯”,无需老外指手画脚,我们自己也能梳理出十几条甚至几十条。但是,这些所谓的“坏习惯”是少数人的习惯,不是全体中国人的习惯;这些“坏习惯”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老外在公共诚大声喧哗、噪音干扰体育赛事,这样的镜头,在电视上看得太多了。
总有那么一些人看不得中国的强大,《美国人眼中华人的七大恶习》和贬低国人的“土豪”有望收入牛津词典,就是居心叵测丑化中国人的恶意炒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当然,“土豪”一词网络风行也值得我们深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主流积极向上。但也必须看到,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拜金拜物、拜神拜鬼,贪图享乐、精神空虚并非个别。为得到一部苹果手机不惜卖肾就是最极端的事例。
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每一位公民都是道德建设的主体,都应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公民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须知,“土豪”收录牛津词典不是什么光彩的事。那毕竟不是火箭升空,不是航母出港,不是蛟龙入海。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是全体中国人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