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广州市政府多个部门陆续公布了“三公消费”的账本。其中,广州市城管局在2010年共20人出国,平均费用达到5.7万元每人次。对此,广州市城管局坦承因公出国(境)费用“超支”。
敢于面对公众“晒账本”,并对“超支”行为予以承认,这无疑展示了政府部门有魄力直面问题的工作作风,也体现了他们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但是,仅仅让社会知道有关的账目,显然不能成为公开“三公消费”的最终目的。如何把各方面的监督措 施落到实处,并最终规范“三公消费”行为,值得探讨。
公开“三公消费”,不应该仅仅以公布数字为目的,更应当同时向公众详细说明花钱的动机和收效。止步于“三公消费”数字的公开,不等于做到了完全透明;公众不知道该如何对其进行参考衡量,也很难有一个公允的评价。以广州市城管局为例,虽然他们公布了出国的人数以及去向,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去这些国家考察学习。这些考察是否必要,都学到了什么,对行政效能有没有促进?显然公众心目中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看似清清楚楚的账目,其实还是一笔纠缠不清的“糊涂账”。只让社会知道花了多少钱,而不让大家知道该不该花以及怎么花出去的,这显然还是一种“自说自话”的行为,也给一些假公济私的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很难让公众真正满意。
同时,“三公消费”应当有一个相对明确而统一的标准。没有标准的限制,也就意味着难以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从此次广州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来看,不同机关单位在三公消费中采取的标准大不一样。降低行政成本、节约政府开支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民众对政府部门的殷切期望。但如今公布出来的数据,存在着标准不统一、行业差距大的问题,也让“三公消费”公开失去了真正的说服力。
另外,针对“三公消费”里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有进一步的针对性措施。公开账目的最终意义,在于将“三公消费”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最终由民意参与决定财政预算。如果发现了问题,绝不能等闲视之,应当拿出解决的办法,让民众看到遏制过度“三公消费”的诚意。既然有的单位已经公开承认了“超标”,那么审计部门应当介入督查,在媒体以及公众积极参与监督之下,适当压缩其预算开支,让财政收入的分配更加合理。
公开“三公消费”的账目,仅仅是规范政府支出的第一步。绝对不能将账目晒完了事,应当正视问题,更诚恳地倾听社会批评的声音,才能真正满足公众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