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际组织的科研报告称包括红塔山、红金龙、都宝等在内的13个中国品牌的香烟重金属含量超标。国家烟草局官员回应称加拿大研究者以本国烟为参照物,还列入了一些已经停止生产的香烟,从立场和角度上来看有失客观。(10月10日《扬子晚报》)
不出所料,在香烟重金属超标消息甫出之际,有论者曾担忧权威部门迟早会出来“辟谣”。如今,面对汹涌澎湃的民意,国家烟草局官员的一句“加拿大研究者的超标报告有失客观”大有为我国香烟重金属超标“辟谣”之嫌。
可不是吗,这些年来公众已经见惯了太多的“官方回应”,听过了太多的“专家出面辟谣”,甚至早对官方平息舆论骚动的套路了如指掌。不过,这一次,我宁愿“天真地”相信国家烟草局“有失客观”的说法。只是,纵使香烟重金属超标报告“有失客观”,但至少揭开了我国香烟行业不少不为人知的“画皮”。所以,有关香烟重金属超标议题的追问,绝对不能止于“有失客观”。
缘由在于,最核心的疑问并未得到求解。众所周知,香烟成为成品至少需要两大环节:烟草种植和加工生产。香烟中的镉、镍、铅等重金属元素究竟来自烟草种植环节还是“加工失误”你我并不清楚。如果问题出在加工生产环节,可以通过提高改进生产技术来破解。但生产大前门、红双喜的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一工作人员的一席话将此问题引向另一个可怕的极端:“报告中的过高指的生产原料(烟叶)重金属过高,这与烟叶生产地的气候条件 有关,而这并不是集团方面所能够控制的。”
恕我揣测,作为著名的烟草生产方,上海烟草面临的苦恼或也属行业内的普遍问题。但我疑虑的是,气候条件能否成为烟草蕴含重金属元素的理由?有研究表明,烟叶中的镉、镍、铅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PH值是负相关的,所以土壤越酸,重金属的含量也就越多。(据《重庆商报》引自《吸烟过程中的重金属来源解析及预防》)。这是否变相说明烟草公司的烟叶种植基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经不符合种植标准?所以,澄清这一疑团远比一句“报告有失客观”显得更急迫,更重要。
中国目前拥有3亿多烟民,数字之庞大令你我咂舌。但更令人咂舌的恐怕不单如此:原来,香烟上标注的“吸烟有害健康”并不单指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还包括镉、镍、铅等重金属元素;原来,还有一些无良烟草生产企业只盯着产值和利润,却罔顾烟民身体健康之保障;原来,政府相关部门把税收了,把钱领了,却在关乎烟民生命和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关头,不检视行业问题,只爱一句“有失客观”——轻飘飘的“辟谣”。
一边是国家烟草局“有失客观”的“辟谣”,一边是“鬼使神差”般升温的舆论关注。看来,有关香烟重金属超标的话题短短一阵子是得不到消停了。希望相关机构能够扛起责任,把这份“有失客观”的报告重新研读,重新检查自身问题和工作漏洞。毕竟,3亿多烟民的身体健康或难经重金属的“二重伤害”,公众的知情权也并不能被“有失客观”而匆匆掩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