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公众为“大学生救落水儿童溺亡”一事感动点赞时,儿童母亲却现身否认见义勇为。在争议声中,当地警方先后公布完全不同的调查结论。剧情反转,是什么让善意者心寒?
2月26日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一处人工湖发生溺亡事件。两名儿童在湖边玩耍落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生孟瑞鹏因跳湖施救溺亡。此事在网上反响强烈。
事件很快出现“反转”。落水儿童的母亲卢某称,孩子并非孟瑞鹏所救。一名落水儿童说,孟瑞鹏玩手机时用脚把栏杆跺掉了,三人一起落入水中。有媒体报道,当地警方表示“没有证据证明孟瑞鹏是因救人牺牲”。
与“见义勇为”背道而驰的说辞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孟瑞鹏的亲友更是反应激烈,称“不求回报,只要公道”。孟瑞鹏堂姐孟雪说:“本来是一件见义勇为的事情,现在发展成我们没理了!好人还能不能当了!”
此后,目击者因良心不安出面作证、落水儿童母亲因害怕担责教孩子说谎等消息接连曝出。3月2日凌晨警方公布调查结论,称经还原事实真相,认定孟瑞鹏溺亡前有救人行为。
救人事件真相水落石出,引发的讨论远未平息。首当其冲的是被救儿童家长的态度,“教儿撒谎、恩将仇报”遭舆论诟病最多。网友称,“孟云鹏救起孩子的生命,家长又亲手淹死了孩子的灵魂。”
卢某在坦白真相时表示,之前考虑到自己家里困难,害怕赔钱或承担法律责任,说谎后一直自责、失眠。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最终促使她说出事实,守住了良知。
遭到质疑的还有当地警方。为什么轻易就做出“非见义勇为”的结论,是否经过详尽的调查取证?孟雪表示,“(第一次)调查取证过程完全没有向孟家及在案发现场的孟瑞鹏的女友和家人了解过任何情况”。在网上的争议声中,濮阳警方又通报了完全不同的调查结论。
3月2日,清丰县公安局政治处主任赵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警方经过调查,认定孟瑞鹏是救人行为,卢某也已改变证词并致歉,此前媒体报道的并非警方结论,当时正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还未发现相关证据。
网友指出,此事中警方本应主持公道、给公众信心和希望,却以不谨慎的言行使事件更加扑朔迷离,给施救者家属带来了二次伤害。
剧情反转,使得公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远远超越救人事件本身,老人倒地扶不扶、危险时刻救不救的老话题再度摆在面前。在“救人前留下证据、找好目击证人、最好视频记录”等调侃中,隐藏的是社会对善意遭遇不良因素侵扰的担忧。
专家指出,当难以苛求人人道德完美,个体所能做的是规范自己,无论身处施救者或被救者的角色,都要常怀感恩之心,行善良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