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新闻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经济 | 社会 | 体育 | 文娱 | 时评 |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75岁老妇幼时被卖入外省做丫环 求助媒体寻母
2011-05-19 07:49:58   杭州网

    老太阿多幼时被卖入江西赣州地主家做丫环

    很少有人像她这样思念佛山。无数个日日夜夜,老太阿多对这片土地魂牵梦绕,梦曾经过渡的那条河,梦那个依稀存在的杂货店。因为,这里曾有她的家、她的父母兄妹。她的身世让人唏嘘:两三岁时被抱养、七八岁时被卖到千里之外的江西大山中做了地主家的丫环……

    近日,一名远在江西赣州的“佛山”老太找到本报,表示要寻“母”。流落异乡近七十年,现如今儿孙满堂的75岁老太阿多只想:找到亲生爸妈,找到娘家人,找到那片养育过她的土地……

    寻亲

    如果老太阿多的亲人看到本篇报道,或有人了解相关有价值信息,请拨打本报报料热线13827722000(支持短信)。

    关键词

    时间:1942年前后被人带离佛山

    名字:父亲名叫邓开山或邓

海生(音)

    抱养:曾被一位姑婆抱养,姑婆吃斋、脖子前有一个大瘤子,可能患有甲状腺肥大一类的疾病

    家庭:家中当年经营杂货店,有一个妹妹

    故事 1

    两三岁时被抱养 家中有个妹妹

    年岁已大吐字不清晰,加之方言味太浓,老太的小儿子代她向记者讲述老太离奇的身世。几十年来,无数次地叙说自己身世,这让儿女们对老太的故事几乎“倒背如流”。

    时隔近70年,老太阿多对自己身世的回忆仍非常清晰。她说,自小她就有一个非常广东化的小名——阿多(duo,第四声)。在两三岁时,她被父母送出家门,由一位岁数很大的姑婆抱养。姑婆当时已上了年纪,“脖子很粗、很大”,始终未婚、吃素。姑婆和阿多父母相识,被抱养后,阿多偶尔被姑婆带回父母家。从姑婆家到父母家,要走上半个上午,中间有一条河,要搭船渡河。

    阿多回忆,亲生父母家开了一个杂货店,卖鱼干、豆腐丝一类的货品。家中除父母,还有一个妹妹。

    在她七八岁时,姑婆家境每况愈下,告诉阿多“我照顾不了你,你回家去吧”。怎奈此时阿多与姑婆感情已深,死活不肯。姑婆只好作罢。

    但有一天,一名男子来到姑婆家中,阿多被放进箩筐,男子挑着担子将她带走。

    故事 2

    七八岁时被卖入地主家做梳头丫环

    阿多被挑在担子里辗转多日,经过多人转手,最终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龙源坝镇水背村。这时,她才知道,自己被卖掉了。在那里,她成了大地主家的丫环,整日放牛、放羊,还要给地主婆梳头。

    日后再向子女回忆起那时的日子,阿多不愿说太多,只是淡淡地说:“在地主家,能吃饱饭就不错。我就是命苦,被卖到这个地方,连个娘家人都没有。”

    那时的日子显然并不好过,这从阿多断断续续的叙说中可以看出来。“我只会讲广东白话,当地人却讲客家话”“别人说什么我全听不懂,我和他们说话,还得有人帮着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阿多与镇上一名老实巴交的教书匠相识,从此开始相夫教子的生活。七名子女陆续出生,忙于鸡毛蒜皮的家务事,一晃便是几十年。

    阿多依稀记得,儿时自己本姓邓,这个可能记忆有误的姓氏,跟随了她一生。后来,她起了个名字——邓春秀,那是她几近成年后才起的名字。她今年75岁,算起来,被带到江西,应该是1942年前后的事情。

    故事 3

    曾写信求助佛山民政部门

    当年的阿多,现在有7个儿女,是四世同堂家族中的“老祖母”。过了几十年,她对家乡念念不忘,屡次流露出思乡、思亲之情。特别是最近十几年,寻找亲人的心情更加迫切。

    在水背村,阿多并不是唯一的外地人。阿多的小儿子告诉记者,上世纪40年代初期,几乎就在母亲来到水背村的同时,五六名与她年龄相仿的外地姑娘也来到村里。她们的经历和阿多大致相似——从福建、广东等地被人带到江西,从此与亲人失去联系。幸运的是,近几年,她们中有人陆续找到了老家亲人。这个消息,让老太阿多很“眼红”。

    上世纪80年代,阿多丈夫曾宪荣曾致信佛山民政部门,请求帮忙查找阿多父母或亲人的下落,但民政部门很久后回函:“查无此人”。年过七旬,阿多像很多老人一样,身体日渐虚弱,患有脑血管病、说话说不快、说不清晰。但是,她跟儿女念叨最多的话题,仍是“想回家”。

    老人心愿:寻根、寻父母、寻亲人

    如不是当年被父母送人、再被人拐卖,老太阿多的生活轨迹可能跟很多人一样:在父母膝下长大成人,讲着一口乡音,侍奉父母安度晚年;待到老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可以说,被送给人抚养,成了阿多一生坎坷的转折点。

    可是,老太阿多并不这样想。“做父母的,谁不疼爱自己的亲生女儿?那时兵荒马乱的,要不是生活艰难活不下去,不可能会把女儿送人。”生养过7个子女的老太对此很豁达、很笃信。

    叶落归根,阿多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寻亲一事有点眉目,便让儿女陪着来到佛山,回到生养她的故乡转一转,即使父母不在人世了,也可以见上妹妹弟弟或其他亲人一面。

    也许,这可以弥补她一生无娘家人、一生背井离乡的遗憾。

    线索:老人或是西樵人

    眼下,老太阿多和老伴住在县城的二儿子家,7个子女虽然经济都不算宽裕,但他们都很支持母亲的想法。

    “找到故乡亲人,就是找到了根,了却老人一桩心愿,我们也开心。”三儿子说。上周,他通过本报报料联系到本报记者,希望通过广州日报寻访亲人。

    虽已年代久远,但老太阿多肯定地说,自己是佛山人,住的地方叫西桥(音)。按照老太的回忆,去她亲生父母家有一条小河,需摆渡而过,这个特征也和新中国成立前佛山的一些地理特征相吻合。

    老太终身不识字,“仅认得自己名字和钞票上的数字”,她更无法写出自家在佛山的具体位置。连日来,记者和老太的三儿子搜遍佛山大小地名发现,发音最相像的地名可能就是西樵。

    另外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是,老太记得自己亲生父亲名叫邓开山或邓海生(音)。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文/记者张学斌    编辑:马国平    
  腾讯微博    开心  豆瓣  人人  Twitter  Facebook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图库
庐山云海美如画
中国各地的第一高楼
西塘
首届枕头大战世锦 ...
寻找最相似的明星脸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时评
·食品安全“多龙治水”问题亟须改变
·故宫创造了新成语:故宫强撼
·韩方奕:权力与财富结合的“变形金刚”?
·“5·12”浇铸在心间,雕刻在心田
·“荣誉市民”待价而沽折射权力功利
·新华时评:科学理念铸就"别样灾区"
·从黑哨到嫩哨,中国足球裁判你伤不起
·“五道杠”事件中参与舆论传递者应反躬自省
·“洗”迎母亲节,重塑沉沦的孝道教育
·逮着半截话开跑的假新闻真的很无聊
·应以感恩的心态应对食品安全
图片新闻

奢侈的愿望(组图)

当贫穷拥有了神气 ...

寻找最相似的明星脸

柏芝冠希再玩自拍

笨贼一箩筐

黑人夫妇生出白皮 ...
热门点击
·楼市调控政策频出台 刘晓光:商业地产前景诱人
·男子到女工宿舍内强奸女同事
·爱车心切美女遭“宝马男”骗财骗色
·男子自学铁砂掌可以轻易连续劈断砖头
·男子下班后ATM旁守株待卡 4次取款2.14万元
·春晚最喜欢节目:赵本山蝉联“小品王”
·小伙相恋俩月女友竟怀孕四月
·一批法规规章2月施行 禁止分割租房
热点专题 more
- 倡导绿色出行 加快公共自行车发展
- 杭网小记者探营绿城俱乐部
- 杭网年终环球盘点
- 杭州网十周年
- 专访著名剧作家、作家苏叔阳
- 第三届太极拳健康大会
- 广州亚残运会
- 红楼问计:《中东河桥梁图片展》
- “西湖先锋 闪光言行”展示评选
- 《我们圆桌会》联合征集议题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