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佛山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第四批荣誉市民的评选授荣工作。在佛山捐助500万港元以上,或者投资3000万美元,或者为佛山招商引资做出突出贡献者,有资格申报授予“佛山市荣誉市民称号”。纯粹与经济挂钩的“荣誉市民”评选,遭到市民的质疑。(5月11日《广州日报》)
佛山与经济挂钩的“荣誉市民”评选,让人恍若置身于菜市场:荣誉被摆上了货摊,被主办评选活动的权力者高声叫卖。在当地主政者的眼里,荣誉和贡献,金钱即是单纯的衡量标准。除了经济上的突出表现,包括长期在高明麻风病村进行志愿服务的香港义工傅宝珠在内,都是“一般人士”,都尚不能列入考虑的范围。
对地方发展的贡献,经济固然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以GDP论成败的行政理念下,祭出这样的衡 量标准,似乎也符合了权力的逻辑。只是,当地主政者或许并未意识到:城市的发展并不仅仅体现为经济兴盛,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荣誉市民”待价而沽,除了反映地方主政者执政理念的迷失和单一,更折射出其在政绩上的功利化倾向。
这种功利化思维主导的“荣誉市民”评选,与其说是佛山的“荣誉市民”,不如说是当地主政权力的“荣誉市民”。不可否认,这些人对佛山经济环境改善的贡献,当地民众固然也是受惠者。不过这些贡献,是资本和企业逐利过程中必须让渡的权利,或者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对于权力而言,资本推动的地方经济发展,却是最显而易见的政绩资本。权力导演的“荣誉市民”评选,恰似一场荣誉与利益的交易。
很显然,“荣誉市民”在当地权力的独断之下,已经失去了其崇高的社会意义,只是权力以公众之名授予经济贡献群体的某种虚荣。这份荣誉传递的不是民众的认同,而是权力与资本某种微妙的默契。这种缺乏市民认同、饱含权力功利动机的“荣誉市民”,实则侮辱民意,更是侮辱了荣誉。
而现实中,不少资本和企业很是乐于消受这种虚荣,甚至趋之若鹜,原因恐怕在于他们可以利用这种虚荣,作为跟官方打交道、宣扬企业实力的资本。权力依靠资本促进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长,以此彰显政绩;而资本则借助权力授予的荣誉,提升影响力和扩大规模。但如此“双赢”的背后,却是对其他贡献群体及民意的漠视和伤害。
不是民众太较真,实际上民众也知道这种虚荣,只是出于权力者某些功利目的而使用的手段。但,这却是裹挟民意所进行的一场名利交易。当民意置之度外,荣誉待价而沽,这样的“荣誉市民”评选,也就变成了权力和资本的暧昧演绎。在这场名利交易的闹剧中,权力和资本皆大欢喜,空留民意在旁灰心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