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将全面放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专家认为,改革将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的自主化经营,同时也将使银行间的竞争更趋激烈。
银行业竞争加剧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6月底发生银行流动性紧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中国的利率改革。此次改革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在银行业刚刚闹过“资金荒”的背景下,对缓解银行资金渴或是利好。
值得关注的是,改革后银行业的竞争 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将进一步显现。丁力认为,在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业将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部分银行主要是中小银行终于可以使用低价策略,来争夺更多优质客户;而部分大银行则将面临来自中小银行无休止的挑战。在面对强势的央企时,银行有可能丧失保护自身的盾牌。随着游戏规则的更改,一个银行“大变局”时代呼之欲出。
作为经济活动的另一端,实体经济总体而言能从中有所获益,贷款利率的彻底放开将推动企业调整融资结构。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贷款利率下浮限制取消,但存款利率没有变化,话语权较小的中小企业很有可能受益有限,短期内对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有限。
正如浙江荣军印业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谢鹏丽所担心的,虽然银行贷款的利率下限放开了,但对于我们这些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的门槛并没有降,我们可能还是一样很难借到钱。
“改革蛋糕”需合理分配
为了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专家建议,进一步合理分配“改革蛋糕”,让资金流向有效率、有活力的经济实体,同时关注银行利率的走向,防止出现巨幅波动。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份额需要政策上进一步保障,它们创新能力很强,但是与银行的谈判能力较弱。少数央企将可能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如果继续这样的分配格局,并不一定会如预期地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增加居民收入。因此,对中小微企业信贷的后续区别管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说。
专家建议,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仍需继续推进,存款利率也需要进一步“松绑”。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等业内人士表示,取消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是一个重大进步,但还不够。目前存款利率上限并未放开,对于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仍然存在一定的“保护”。在一个更加市场化的环境中,可以培育出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优质银行。 |